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论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效果和理念

2015-11-09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科学丰富材料,激发幼儿活动欲望
  (1)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要求分层次投放。如在“科学区”投放纸飞机时,就应该有所区别。小班幼儿较中班幼儿更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教师只要直接提供不同的成品即可,孩子们就会去扔、去捡,飞个不断,笑个不停,他们的要求不高,只有得玩就行;中班的小朋友除了玩纸飞机外,还会相互比较,会观察谁飞得远,飞得优雅,去追、去抢,甚至还会拿着纸过来找老师,刚给他折好,没过多久又拿一张纸过来,而且非常认真地看着我折,简单的“飞”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想要亲自动手实践去“折”,去做出属于自己的成果来。 这时教师投放的材料就绝不能仅仅是纸飞机的成品,而应该是纸飞机各个阶段的半成品,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活动需求。
  2 创造宽松环境,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1)多倾向于自主型活动,创设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行选择区域活动类型,自行组合活动伙伴,自定活动规则,在相对自主独立的空间里完成各种活动,在足够的材料保障中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与挫折。凯凯和亮亮最喜欢在社会领域的“藏宝区”里找宝贝,一个人藏,一个人找。他们自己制定规则,把宝贝藏在固定的范围内,藏的时候另一个人不能偷看,藏宝贝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用数数的方式来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找不到必须接受惩罚,再找一次。沙堆里、窗帘后、抽屉内……他们发现了很多可以藏的宝地,学会了给宝贝伪装,获得了很多找东西的社会经验,在相互的斗智斗勇中开启心智,享受自主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3 适时给予引导,推动幼儿活动进程
  4 了解幼儿需要,提高幼儿活动水平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区域活动设计的前提,如果我们只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出发,仅仅依据教学目标主观臆想出的区域活动设计,很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幼儿参与兴致不高,被动服从教师要求,生硬接受活动指令,其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师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活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如大班锐锐小朋友聪明好动,兴趣广泛,喜欢真实的、自然的东西。幼儿自由活动时,经常独自一个人在操场上捉虫子、找蚂蚁,见到壁虎、螳螂时无比兴奋,利用工具,找人帮忙,想尽办法非要逮到不可。为此笔者在“自然角”设计 “养蚕”活动,一个纸盒、一撮桑叶,一群可爱的“蚕宝宝”,牢牢抓住他的心。从此喂蚕换叶、移屋清沙、吐丝绕扇、成蛹化蛾直到产卵归去,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他 都忙个不停。他的小手指、眼力、爱心、生活经验都得到了提高,活动的持续性、实用性、知识性也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2]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