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论城乡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方式建设

2015-09-29 0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个性研究对于学龄儿童的培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发育都有重要意义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其个性关系也较为密切本课题以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及会谈法的评定方法着重研究宿迁地区城乡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了解他们在行为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以便实施差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关于学龄儿童的个性特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近十年来对儿童个性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儿童个性特征的认识、拓宽其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表明,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儿童个体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儿童个性的差异,那么,如何根据地区差异了解城乡儿童的个性发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我们选择在宿迁市宿城区和南蔡乡分别选取两所学校(其中宿城区的学校是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路实验小学;南蔡乡的学校是项里小学、卓玛小学)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具体操作方法是,我们在每所学校一、三、五年级随机选择4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发放共计480份调查问卷,主要从行为、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7个方面调查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程度、自身家庭情况等。最后研究小组回收成功473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6%。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在小学和同学们多多接触,通过与他们的广泛交流,寻找被试对象。第二步,确定被试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一些补充性的问话。第三步,收取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最后进行总结、思考。
  三、讨论
  1.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研究小组的会谈结果,我们发现如果家里有其他兄弟姐妹的学生,则本人会显得更加外向、活泼。建构理论认为,和兄弟姐妹的交往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托马斯和奇斯提出的9个研究婴儿气质的维度(活动水平/探究和维度/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反应强度/反映性阈限)中可看出,城市儿童更乐观。观察中发现黄河路实验小学一对男女同学为小事而吵起来,但一会儿会又快速和好。从他们心境判断,在幼儿期良好的家庭环境就给予他们安全型依恋,父母就教给他们对于新事物和陌生人的反应,以使他们能够对陌生人作出友好和接受的表示。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学生父母较之农村的学生父母有着更加良好的受教背景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能够在孩子婴儿时期(0-3岁)就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并使其产生了安全型依恋。
  2.学校教育环境
  同时,从游戏方面,有社交能力的孩子能够成功地开展同伴游戏。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一个游戏团体,也能使用高级的社会技能来征募游戏伙伴。父母在支持孩子的动作游戏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影响和期待影响着动作游戏的开展和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参与。
  四、结论与反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宿城区的两所小学——市实小和黄河路实验小学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平均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可供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面积也很大,并且还有约250平方米人造草皮操场;而南蔡乡的两所小学的校园环境较之宿城区则偏小,操场占地面积也小了近一倍,随之可供学生进行课余时间活动的场地也有限。在宿城区的两所小学里,老师多用多媒体进行讲学,而南蔡乡的教学设备则较为简陋些,只有黑板以及木质讲台。 同时在我们研究小组进入学校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我们进入班级时,四所学校的学生明显在接人待物方面不一样。城市里的学生更为活泼、外向,在处事方面更加热情、有礼貌,能够主动向我们问好,而南蔡乡学校的孩子则表现更为拘谨,性格更加内向些。
  这种现象自然激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重点是乡镇地区的师资力量以及设备配备较为落后的现状。政府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引导,对于宿迁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备。除此之外,城市学校和乡镇地区的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调配、协作和交流。例如将部分乡镇地区学校的老师与市区学校的老师互换,交流学习,并且对于宿迁地区的学校,可以派老师到南京、苏州等一线城市进行观摩学习,汲取丰富的经验,增加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江苏省宿迁学院);幼教新天地》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