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保教促和谐

2015-09-14 09: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一、用健康身心,促进科学保教 
  健康领域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指南》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均衡合理的营养膳食,满足其成长发育需要,同时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人际环境,使幼儿情绪安定愉快;二是锻炼幼儿动作协调、灵敏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三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当前,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多,给幼儿的锻炼机会太少,重智力轻体育,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关注不够。不少家长还在课余时间给幼儿报了很多兴趣班,挤占了幼儿玩的时间,很显然这些做法与《指南》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身体和心理和谐发展,幼儿才能有积极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二、用语言钥匙,开启沟通大门 
  在《指南》“语言”版块中,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听与说”,二是“阅读和书写准备”。幼儿语言是幼儿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其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南》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语言环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敢想、敢说,并且喜欢说;家长要经常和幼儿亲子共读。家长在和幼儿一起讲故事、看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要的阅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很有裨益的。 
  三、用爱的基石,搭建幼儿的“社会” 
  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指南》强调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平等的生活氛围。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会激发幼儿的交往意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如何与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为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南》要求3~4岁幼儿在身边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能够表达同情;4~5岁幼儿能够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5~6岁幼儿能够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并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指南》强调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要融合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够参与其中并能够亲身感受到。 
  四、用探索的童心,开启科学的大门 
  幼儿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在科学探究方面,《指南》强调应注重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欲望,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在数学学习方面,强调要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性,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促进幼儿在日程生活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主动地建构中学习的。因此《指南》建议家长及幼儿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和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积极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学会简单的记录,并跟他人分享交流。例如,《指南》鼓励孩子们观察动植物,探究物理现象,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但《指南》对数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5~6岁的幼儿能够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够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具体形象的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 
  五、用美的感受,构筑艺术的天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意识的特有方式。《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使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把美表现和创造出来。幼儿稚嫩的动作、语言和涂鸦往往孕育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因此成人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表现美的方式,切勿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折断了幼儿想象和表现美的翅膀。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陪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