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基于

2015-08-11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笔者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的教学中采取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对于探索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理论课 任务引领 学生主体
一、 会计专业教学开设专业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 会计证考证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
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程度,都将会计考证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重点课程、核心课程。
(二) 会计考证课是不折不扣的理论课。会计考证课程由
两门具体课程组成:一是会计基础、二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的45%属于理论考试,55%属于实务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则100%属于理论考试。
二、 由于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
一直是被教学改革遗忘的角落,传统教法、传统课型一直占据专业理论课的课堂,导致专业理论课成为了中职学校教学的一根软肋。
(一)相当部分的专业教师认为专业理论课必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教学方法仅适用于技能操作课。
(二)从客观上看,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在难度上要远远大于技能操作课的改革难度,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这也导致了专业技能课的改革风生水起,但是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处女地却是长期寂寞。
(三)传统教学方法和课型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效果。
  一是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中职学生在生理上处于发育活跃期,需要一个活跃、释放、表现自我的平台,而传统的教学法由于结构上先天的缺陷,即使教师如何口吐莲花,也终究是将学生置于了观众的角色。
  二是当今中职生长期受到网络、游戏、漫画等媒体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接受信息、反馈信息的习惯,因而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对于传统的讲授具有本能的排斥习惯。
    三、会计专业理论课课型改革的措施和效果
(一) 以考证的试题作为任务引领教学的各项环节。
     学以致用,上会计证的理论课是为了什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证。为什么不把考证的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考试的挑战呢?所以本人就以历年会计考证的试题作为课堂的任务,以真实的会计考证试题作为任务引领课堂的教学。
(二) 课堂上学习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
为辅。
     具体的做法是对历年的考试试题按照题型、所属章节
进行整理、复印下发到每个同学手中,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进度和要求,如“本周完成第三章的练习,要求做三遍,在作业本上做一遍,不用抄题,仅列示题型题号,答案,要事先自己用红笔批改。”
     (三)以积极反馈来保证按时完成学习进度,达到学习效果。
  由于教师布置的任务(考试真题)与学生看书学习内容紧密相关,所以学生认真看书学习的程度与其完成任务的进度与质量紧密相关,这就促使学生几乎整堂课可以保持高度的集中和兴奋。
  (四)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法实例介绍。
  关于《会计基础》书上记账凭证分类的相关理论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解概念—然后举例—最后布置作业—阶段测试。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安排则是:下发和这段学习内容相关的考试真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研习书本、小组讨论来完成。以下是我在课堂上下发给学生的部分任务:

题型

题目

6

114

单选

86.用现金支付购物款,应填制( )。A银行存款支付凭证  B转账凭证 C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D库存现金收款凭证

6

114

单选

89.付款记账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应填列( )科目。A银行存款 B库存现金 C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D非货币资金的其他科目

6

114

判断

66.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款业务,一般编制转账凭证。(    )

6

116

单选

94.接受外单位投资的设备一台,应填制(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汇总凭证

6

116

判断

56.转账凭证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    )

   这样一来,上课的流程就变成了:学生边看书学习边完成习题—学生自己举一反三—学生每堂课自己测试—每天通过作业的形式自我测试—教师少许点拨或者根本不讲。此时的课堂就实现了学生真正的当家作主,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为引领的课型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四、新课型中教师和学生承担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的定位
     一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必须能够为学生设计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任务,这是专业理论课改革成功的关键。
  二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这个学习情境可以是小组学习竞赛,个人自学自测,可以是互相提问,无论如何,都必须是学生在做事、在思考、在前进,而绝不是教师在那里滔滔不绝。
  三是学习进度的监督者。学习进度的完成,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事先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四是学习任务完成的最终保障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师必须坚持的原则。学生自己能搞懂的,教师决不要主动去讲,教师仅仅针对普遍存在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启发。
(二)学生的定位
  一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者。二是学习情境的体验者。三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三、 会计专业理论课课型改革对中职学校理论课改革的启
示。
(一)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同样可以适用于中职学校其他专业的理论课教学。
(二)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必须能够在忠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创设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任务)、教学情境(主要是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