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留守儿童人数居高不下,高中留守学生人数也逐年激增。据统计,全国高中留守学生人数在一千万左右[1]。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高中留守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特殊性,如他们直接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紧张,心理负担重,缺乏父母在身边的鼓励与支持[2]。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关于高中留守学生压力管理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以压力管理的归因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旨在让高中留守学生在信任、安全、温馨的团队氛围中缓解压力,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降低压力水平,达到发展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重庆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心理普查中筛选出压力较高的留守学生4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其中,实验组20人,男生7人,女生13人;对照组20人,男生6人,女生14人。
2.研究工具
采用狄敏的《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量表》[3],该量表包括亲友病故压力、和师生同伴交往、恋爱压力、学习挫折压力、自然和社会环境、自我身心压力、和父母交往压力、学习竞争压力8个因子,按因子分别累计项目得分即为各因子的应激强度值。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6,分半信度为0.7793,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并与抑郁、焦虑量表具有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组接受 6次( 每周 1 次,每次90分钟),总辅导时间为9小时的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处于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不采取任何措施。此次辅导作为一个整体,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形成期—运作期—结束期”的思路进行设计,整体活动分为“三阶段六板块”。第一阶段:团队形成,旨在澄清团体目标、破除人际坚冰,建立成员信任。第二阶段:工作阶段,分为直面压力、情绪管理、冲突处理和重组信念四个部分。第三阶段:结束阶段,处理分离情绪、回顾这段时间的收获。除了量表测试外,研究还通过小组讨论、主观评价、他人评估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团体辅导效果。为保证效果的持续性,活动小组建立了QQ群,为成员提供后续支持。
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云端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结果
1.团体辅导前后压力总分差异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前,实验组的压力生活事件总分平均分低于对照组2.4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6次的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压力生活事件总分低于对照组16.1分,并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团体辅导前后,压力生活事件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在自然状态下6周压力生活事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表2结果共同说明,排除高中留守学生自身适应和学校影响因素外,6周的压力管理训练对实验组的被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比较
表3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压力因子得分差异比较
项目 实验组(n=20) t p
团体辅导前 团体辅导后
Mean SD Mean SD
亲友病故压力 8.000 8.956 3.850 6.635 2.989 0.008**
和师生同伴交往 5.250 3.059 4.350 3.329 1.379 0.184
恋爱压力 3.050 2.373 2.200 2.858 1.485 0.154
学习挫折压力 7.850 2.183 6.450 1.731 2.964 0.008**
自然和社会环境 3.850 2.777 2.150 2.434 2.760 0.012*
自我身心压力 7.950 2.373 5.150 3.133 4.660 0.000**
与父母交往压力 7.550 2.585 4.700 2.697 4.181 0.001**
学习竞争压力 5.600 1.698 4.650 1.899 1.727 0.100
如表3所示,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前与辅导后,在亲友病故压力、学习挫折压力、自然和社会环境、自我身心压力和与父母交往压力五个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降低,这说明团体辅导对缓解实验组成员的压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讨论
1.高中留守学生压力管理研究的设计理念
压力管理可分成两个部分:处理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缓解压力下所产生的反应(情绪、行为及生理等)[4]。本次研究对象为高中留守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除了学习压力、恋爱压力、人际压力外,他们还要承受自卑、家庭和孤独感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因此,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应以高中留守学生的压力来源为基础,着重缓解压力下所产生的反应,训练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首先,增强高中留守学生的安全感。团体成员的安全感是团体辅导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成员心灵的窗户才能真正打开,才能去用心接纳团体辅导所带来的体验与成长。为此,每位参与成员均签订了保密协议并宣誓,旨在在团体中营造信任、接纳、安全、温馨的环境和氛围,自由自在地宣泄情绪、倾诉内心。
其次,关注高中留守学生的归属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高中留守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缺少亲子互动所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故在团体辅导初期,建立活动小组,采用破冰活动破除“人际坚冰”,加强凝聚力建设,着重培养成员间的信任感,使之体会来自身边同伴的支持,找到久违的归属感,找到释放压力的
窗口。
再次,聚焦高中留守学生的效能感。压力管理作为一种能力,除了靠外界的支持和保护,更需要来自自身的技能素养。只有当个体能够真正领会、掌握并使用基本生存技能,并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境时,效能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在团体辅导中,我们设定了问题呈现、情绪管理、冲突处理等环节,目的在于让高中留守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到解决冲突带来的喜悦,并从中总结经验,学习管理压力的技能。
最后,激发高中留守学生的乐观精神。压力产生之初,往往与放大压力、担忧等非理性信念相关,而乐观精神则是一种正面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它的提升有助于避免压力被无限放大,以致于自身感觉难以应对。乐观精神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成功经验之上,故在此次团体辅导中设计了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但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挑战,并积极鼓励团体成员参与并战胜自己。
2.高中留守学生压力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在采用客观评价的同时,研究以主观评价作为补充,并以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等来检验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能有效缓解高中留守学生的压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压力管理能力。
(1)学校的常规教育不能明显缓解高中留守学生的
压力
对照组经过六周的正常生活后,压力总分比之前降低了1.9分(见上页表2),时间维度和学校的常规教育虽然可能使学生的压力指数降低,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学校常规教育并不能明显缓解高中留守学生的压力,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压力管理水平。薛利认为,机体对压力自有其免疫的功能,即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应对压力的存在,但毕竟机体对压力的应对是有限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外界的手段来缓解或消除压力对个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但目前学校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上,对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需要借助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手段来进行干预。
(2)团体辅导能够从总体上缓解高中留守学生的
压力
实验组经过六次团体辅导后,压力总分显著低于接受团体辅导前(见上页表2),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见上页表1)。从基本因子来看(见上页表3),高中留守学生来自与父母交往的压力、亲友病故的压力、学习挫折压力和身心压力的得分显著降低;在自然和社会环境压力上的得分也显著低于团体辅导前;而在和师生同伴交往压力、恋爱压力和学习竞争压力上,虽然辅导前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得分有所降低。
对于上述结果,我们可作以下分析:首先,此次团体辅导针对高中留守学生特有的压力(如与父母交往压力)、身心压力等效果较好,尤其是在与父母相处方面,他们能积极地面对,保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现阶段的学习中;其次,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来自同伴交往的压力、恋爱的压力是每位高中生都会遇到的,不是留守学生特有的,团体辅导对师生同伴交往压力、恋爱压力与学习竞争压力效果不显著;再次,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学校是市级首批重点名校,无论学生是否留守,都处在较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中,竞争的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疏解。此外,作为高中生,他们也需要适当的学习竞争压力作为前进的动力。
(3)团体辅导能提升高中留守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
本次研究通过小组成员分享、主观评价、他人评估等方式了解团体辅导的效果。实验组的高中留守学生普遍反映,每周一次的团体辅导为他们开辟了紧张学习生活中的另一片天地,成员间坦诚相待,真正做到了和谐共处,走进它,感觉轻松、安全;它给成员创造了放松的机会和空间,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让成员们不再担忧和自卑,能够找到自尊、自信,学会与他人、与自己和谐相处。
据实验组成员在QQ群中反映,参加完团体辅导后,大家在群里仍然有很多交流,相互支持。当压力来临时,能运用在辅导中学到的放松技能调节情绪,并能去思考或者找到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尤其是实验组中的骨干成员,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着其他成员,主动在QQ群中为寻求支持的成员提供帮助。这些反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本次研究的积极作用,团体辅导不仅有效地缓解了高中留守学生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他们压力管理的能力。
注:本研究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西部高中留守学生压力管理”(批准号:yrxsyc1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8.
[2]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4):21-24.
[3]狄敏.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4.
.方双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4-5.
(作者单位:重庆清华中学,重庆,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