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初中生感知学校氛围、基本心理需求与学校归属

2015-07-24 0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0 引言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学校适应良好对于青少年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学校适应的最强劲的保护性因素之一。①学校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是指学生感到被自己所在学校的重要他人或物所接纳和尊重的主观感受。①②当前的研究较多关注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发展结果的影响,较少考察其影响因素。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学校氛围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③学校氛围(school climate)是指的是学校生活经历的质量和品质,反映了一所学校的规范、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教学、学习和领导实践和组织结构。④可见,学校氛围拥有复杂的结构,本研究关注于其师生支持、生生支持和自主性机会三个方面。之所以关注这三个方面,是因为它们可显著满足初中阶段急剧膨胀的关系、自主和能力三大基本心理需求。依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这三大需求在早期青少年开始萌芽并蓬勃发展。⑤该理论认为,只有满足这三大基本心理需求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个体寻求积极联结(如学校归属感)、努力奋斗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结果。因此,本研究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觉知学校氛围对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更好地干预促进初中生学校归属感提供实证依据和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某普通公办中学初中生356名,其中,男生146人,女生21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14.83岁(SD=0.49,年龄范围13~17)。
  1.2 研究工具
  1.2.1 感知学校氛围问卷
  采用Jia等人⑥研究中使用的感知学校氛围问卷,采用4点评分,1表示从不,4表示总是。计算各维度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教师、同伴支持越高、自主性机会越多。
  1.2.2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
  采用Gagn€楸嘀频囊话阈睦硇枨罅勘恚卟捎梦宓闫婪郑?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试日常生活中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
  1.2.3 学校归属感问卷
  采用美国青少年健康国家纵向调查(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dd Health)中使用的学校归属感问卷,⑧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学校归属感越强烈。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征得校方、班主任和学生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受过培训的研究生和中学心理专业教师担任主试,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被试讲解问卷填写的要求,强调回答的真实性、自主性及完整性,并向被试承诺对其所填信息严格保密。被试在填写问卷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举手询问主试。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致谢。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进行。
 2 结果
  2.1 描述统计
  表1呈现了各变量的 系数,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相关分析发现,感知师生支持、感知生生支持和感知自主性机会与学校归属感均显著正相关。
  2.2 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
  如表2所示,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1=没有上过学,8=博士或以上)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1=0~1000元,10=9001元或以上)之后,感知师生支持和感知生生支持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感知师生支持和感知生生支持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但感知自主机会对学校归属感和心理需求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进一步地,将基本心理需求纳入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方程,发现感知师生支持和感知生生支持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但回归系数显著减小,且基本心理需求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显著。进一步进行Sobel检验发现,基本心理需求在初中生感知师生支持、感知生生支持与学校归属感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1= 3.95,Z2= 4.27,ps<0.001)。图1直观地呈现了基本心理需求在初中生感知学校氛围与学校归属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感知师生支持和生生支持与学校归属感均显著正相关,这建设性地验证了先前的研究发现的研究发现。①③本研究首次考察了学生觉知自主性机会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发现初中生觉知自主性机会越多,其学校归属感水平越高。早期青少年的自主与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并迅猛发展,此时,父母、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才能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强烈的家庭归属感和学校归属感。
  图1 中介效应模型图
  本研究也发现,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显著部分中介觉知师生支持、生生支持对学校归属感的促进效应,这证实了阶段-环境匹配理论(stage-environment fit theory)⑨等主流发展理论的观点——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会强劲地促进其学校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即学校归属感)和认知参与。尽管这一观点在美国已经提出来二十多年了,但至今为止很少有来自美国之外的实证研究验证这一观点。
  本研究发现对于教育实践干预提升学校归属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提高自主性机会。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客观指标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能力、关系和自主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来增进其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其学校参与,提升学业成绩,减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体验,降低风险行为等。
  *通讯作者:喻承甫
  资助项目:中山市2012年教育科研课题“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下转第154页)(上接第 147页)
  注释
  ① Demanet J, Van Houtte M. School Belonging and School Misconduct: The Differing Role of Teacher and Peer Attachm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2.41:499-514.
  ② Goodenow C.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mong adolescents: sca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1993.30:79-90.
  ③ Cemalcilar Z. Schools as Socialisation Context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chool Climate Factors on Students’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J].Applied psychology,2010.59:243-272.
  ④ Cohen J, McCabe E M, Michelli N M, et al. School climate: research, policy, prac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9.111:180-213.
  ⑤ 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 New York: Plenum.1985.
  ⑥ Jia Y, Way N, Ling 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hool climate on socio-emoti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A crosssectional household study of middl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s[J].Child Development,2009.80:1514-1530.
  ⑦ Gagn€?M. The role of autonomy support and autonomy orientation in prosocial behavior engagement[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3.27:199-223.
  ⑧ McNeely C A, Nonnemaker J M, Blum R W. Promoting school connectedness: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J].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2.72:138-14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