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015-07-08 08: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注重发挥学生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心理社团建设,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多个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仅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单一途径显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和效果,也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为此,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大学生心理社团,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社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由心理学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群体。心理社团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同时,还为他人提供心理援助。心理社团团结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共同学习、研究心理学,举行各类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活动,营造一个真诚友爱的群体,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同学心理素质,展现青春人生。WWW.133229.coM心理社团组织成员学习研究心理学知识,对会员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提高同学们掌握心理知识的深度及运用心理技巧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在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广泛通过心理讲座、校园网心理论坛、成长训练、朋辈辅导、宣传专栏、心理征文、心理剧创作和演出、心理拓展训练、心理电影赏析等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和谐进步。积极解决社团成员面对的各类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协助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心理调研等服务,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
  心理社团以其群众性为基础,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有效地弥补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时空局限以及专业人员少、缺乏学科支撑等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在大学生个人成长、朋辈互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社团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有助于高职学生关注自我心理状态
  中国人普遍具有“内敛”的性格特征,而且高职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大多有自卑心理。常常不能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向老师咨询心理问题认为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无法认识到更不能及时排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心理社团关注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况,在活动的组织中营造互相尊重、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人际环境宽松,引导同学们重视自我心理状况。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人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完善。有调查表明,高职院校中有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咨询,但只有48.6%的学生愿意面对面咨询;86%的学生有咨询愿望,其中64.2%的学生对走进心理咨询室存在种种顾虑。心理社团为每一个成员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成员间人际交往的愿望和能力,每个人都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轻松的活动和真诚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了解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社团的活动让成员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自我评价偏低。普遍缺乏自信心。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而相信自己是人的一种自爱能力,同样是开发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的动力。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会丧失成功的机会。有了自信,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幸福的人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团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优点让他们更加自信,也能够正视本身的缺点和不足。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让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了解并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人接纳和支持的,在真实的体验中改变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认知偏差。社团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新的经验,培养积极、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科学的确立人生目标,即使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也能够充满自信的理智地对待,保持心理的平衡。心理社团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客观对待自我,适应环境等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三)心理社团能够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
  人际关系紧张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和人相处的技巧。因人际关系不良带来的自卑、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常常给高职学生带来困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影响,而同龄学生的交流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在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时,常常是把同龄的朋友放在首位,找朋友倾述也大多选择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朋友,这种交流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心理效果,达到心理互助的效果。心理社团能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源于心理社团成员间的信任、尊重以及悦纳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态度,这种氛围会很快消除学生内心的孤独感,克服社交障碍带来的恐惧心理。据报道,北京科技大学阳光心理协会在全国高校中首创的“心理健康快车”活动,就是朋辈互助的典型代表。许多心理社团组织的一些诸如 “心理驿站”、 “心理沙龙”、“心理之声”等活动,往往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心理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客观的自我概念,提高了心理社团成员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找准定位、快乐成长。
  (四)有助于学生调适不良心理
  心理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调节不良心理。在活动中,身边同学的性格特点、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暴露了学生群体中共性的一些问题,社团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也缩短了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更愿意在这种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谈论自己的心理困惑,主动寻求心理成长。而心理社团的导向性作用也保证了社团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社团活动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的一种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方式。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能够帮助学生调试不良心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更有效地起到传播了心理健康理念的作用。社团成员在活动中能够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还可以发现并帮助社团外的同学排除心理困惑。社团成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以后,能够比较敏感的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建议需帮助的同学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支持。

 二、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社团的历史不不长,存在着缺少整体规划,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活动;活动不够稳定,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不足等诸多问题。
  (一)形式陈旧不新颖
  对于缺少资金的社团来说,讲座活动简单易行,最容易完成。大部分院校的心理社团常常用讲座来代替一般的社团活动。讲座的形式依然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而单纯的讲座的形式和课堂教学区别不大,很难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一些简单的户外宣传也是常见的社团活动形式。总之,从目前来心理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活动效果也乏善可陈。
  (二)专业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心理社团专业性强,必须依靠专业教师的指导。高职类院校的心理社团一般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但人数有限,常常是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的学校,只有少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且多数还同时承担着教学、咨询、科研等任务,这样就造成在专业指导方面不能满足心理社团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是保障心理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心理社团的发展。
  (三)人员流动快,影响社团发展的整体规划
  社团组织完全是成员自愿参与进来,随着年级的增长,很多学生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活动。心理社团的成员流动性大, 社团缺乏稳定性发展和持续进步的能力,导致心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四)经费投入不足限制心理社团的发展
  经费投入不足,是高职院校心理社团的发展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没有专项经费和专门的活动场地,限制了心理社团的发展。部分社团能够得到学校经费的支持,但是经费都相对较少。社团自身筹集经费的渠道主要是会员的缴费,少数的社团可以拉到一些校外的单位的少量经费赞助。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场地资源比较紧张,而且社团的种类很多,场地的使用上存在冲突。

  三、高职院校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心理社团活动的新形式—“心理剧”
  心理剧是一种新颖的心理教育方式,参加心理剧的编导和演出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发泄,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一些旧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因为参加心理剧活动而改变:通过扮演心理剧中的某一角色,因为体会了角色的情感与思想而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剧情可以是一般的校园生活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有心理冲突的内容。在舞台上,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角色的内在情感,从而给自己和观众心灵的启迪。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塑造心灵、完善人格。学生直接参与到心理剧表演,在编演的过程中实现心理上的契合,得到心理上的认同。同时在活动参与接受心理健康的理念,并以此来传播关爱、传递温暖,让关爱与温暖洋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人人关爱互助的良好成长氛围。
  心理社团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办报纸、出杂志、放映心理电影、对外交流等活动,扩大心理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指导教师会给社团活动提出中肯意见,从专业角度把关各种活动和宣传内容,保证质量。
  (二)与周边学校合作,建立片区活动模式
  针对重庆市各高校心理专业力量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片区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开设心理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社团和社团学生骨干的引领和帮扶,同时也为本科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形成大学生自助助人、互助成长的良好局面。我们就和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建立了片区互助联系,在“5.25”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中,邀请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到我校和心理协会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有了这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参与,让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提高了朋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片区共建模式为我校心理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三)实施心理社团骨干培养计划
  加强心理社团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大学生自助助人、互助成长的良好局面。心理社团骨干成员由心理社团学生干部负责组织管理,由教师专业培训和引领。他们在平时与同学们不经意的聊天和问候中,把心理知识传播给周围的同伴;同时,及时将学生中的一些情况反馈给教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四)建立专项活动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社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要配备必要的心理社团活动的场地,并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通过心理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社团活动,配合日常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