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异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性别角色缺失,社会偏见的压力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子女或多或少存在着情绪情感、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共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离婚已经成为人们的自由选择。但是,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也急骤上升。他们在学习、品德各方面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也有小部分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导致学业落后,品德不良。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需要运用科学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
一、单亲家庭、离异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古已有之,但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源于欧美国家对当时婚姻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导致了大量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家庭的概念逐步形成。
中国关于单亲家庭概念中子女年龄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在《婚姻家庭大词典》中单亲家庭的定义为:“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因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离异而造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则是这样描述的: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
综合国内外关于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按照中国《婚姻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单亲家庭至少应包括以下含义:(1)家庭成员关系单一:父或母一方缺失,只有父子(女)或母(子)女的关系;(2)子女为未成年人。WWW.133229.COM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离异单亲家庭是指核心家庭由于夫妻离异而造成的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成年人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
二、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
离异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性别角色缺失,社会偏见的压力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子女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情感障碍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会导致子女情绪情感受到不良影响,发展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1)暴躁易怒:父母离异给孩子精神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研究表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不良情绪发生率高,其中冲动易怒是表现之一。(2)冷漠孤独:父母离异后,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一般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3)焦虑:孩子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攻击、相互敌视。这使他们对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4)恐惧自责: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当意识到自己到某种危险而自己又无法摆脱时,由于无法找到安全的依赖而容易产生恐惧感,而且会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如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等等,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身,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
(二)性格方面的缺陷
父母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远比父母一方因死亡的单亲家庭严重得多,研究表明:离异单亲家庭中学生性格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自卑是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的性格倾向,有自卑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形成“自卑情结”,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失望等等,感觉无助,在学习方面形成学习焦虑。(2)孤僻:家庭的解体,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变得非常孤僻,常常把苦恼、不满和怨恨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3)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前大多数经常伴随吵架等行为,离异后常常心情烦躁,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凉的心情,导致不良情绪滋长,从而逐渐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4)偏激: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行为固执,不愿别人劝说,对他人缺乏信任,防范心理特别严重,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自以为是,片面性大,过分敏感。
(三)人际交往能力缺失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在社交兴趣,信任他人,交往频率、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距离等方面较差,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与父(母)关系和同伴关系上:由于父母离异,他们容易产生“被遗弃感”,从而焦虑、感伤、孤独;家庭缺损的挫折感压抑在内心深处,却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宣泄,因而会产生冲动等不良言行,以此来逃避挫折情境。这种情绪外在表现为冷漠,不敢与他人交往,虽然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得到关心与爱,特别是来自同学、朋友的爱,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父(母)时会对父(母)怨恨,不愿与父母交流,这实际上是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
三、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