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地方性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与教育

2015-07-08 0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地方性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写作论文普遍不高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育的策略和措施也应该是不同的;只有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心理原因;教育措施
  
  一
  
  考入地方性院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中学时不爱学习、懒于学习的学生,或者是接受能力差,虽经努力,仍成绩平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于是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休息了。于是贪图安逸,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求进取,只等着早一天毕业,拿个文凭,有事可做就行了。
  还有一些学生,中学时努力的方向是考上大学,上了大学后,原来的目标实现了,新的 目标没有确立起来,于是漫无目的,不知道应该追求什么,向什么方向努力,无所事事 ,久而久之,便感到空虚、寂寞、无聊,学无兴致。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努力学习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确立高远的志向,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努力的方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什么学校,不论什么专业,只要你勤学苦练,有真 才实学,将来都可以成为某一行业、某一方面的佼佼者,都可以大有作为。要使学生领悟到 ,自己的未来常常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把握好今天,你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其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来就是很艰辛,甚至很苦的,不下苦功,轻而易举就想学 有所 成是不可能的。wWw.133229.coM正由于如此,古人一惯以“苦读”、“苦学”来教育年轻人在学习 上要肯下功夫。只有不怕吃苦,肯于吃苦,能够吃苦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
  其三,帮助学生订好学习计划。努力的方向、目标确定以后,还要做好学 习计划。没 有学习计划,没有具体的行动,再好的愿望也不会成为现实。在帮助学生确定学习计划时, 既要有远期的、中期的,更要有近期的。尤其是近期的计划,一定要具体明了。
  
  二
  
  在地方性院校里,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 进入地方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较低,他们无可奈何不得不选择他们并不想上的大学和专 业,于是也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是一些学生一心要上重点大学、一流大学 , 结果来到了地方院校,事与愿违,于是长期处于消沉沮丧的情绪状态中,萌生不了学习的兴 致。第三,是有些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填报志愿的,而是屈从于家长、亲 友、 老师等的意见,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第四,是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觉得某个专业很 时尚、很好,但入学以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有趣,那么美好。
  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热情,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现实中,就会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关键是要能够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现实,那么,我们就改变 自己。也就是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横下心来,顺应现实,努力学习。
  其次,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学习中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没有 兴趣,经过努力可以培养出兴趣。要产生兴趣,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深入进去。不深入进去 ,了解的只是某一专业、某一学问的皮毛,自然就会觉得没有多大的意思。如果深入进去, 了解了深层次的东西,就会觉得它是很有意思的,甚至奥妙无穷,于是就容易产生兴趣, 就会从无兴趣变为有兴趣。可以说,那些对某一专业,某一学问有浓厚兴趣的人,都是对该 专业、该学问深入钻研过的人。
  第三,取得成绩,激发兴趣。人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 ,有了成功的体验,人就容易在哪些方面产生兴趣。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普遍学习兴 趣比较浓厚,甚至很浓厚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良好的,甚至优异的成绩,使他感 到骄傲自豪,而这种骄傲自豪的情感引发和强化了他的学习兴趣,使他越学越想学,越学兴 趣越大,形成了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良性互动。
  第四,学校也应该拓宽专业面,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比如,在专业设置上、在课程设置上、在选修课中,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设置一些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课程,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要,从而有利于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地方性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高远的志向和学习的兴 趣,谈恋爱现象就更为普遍,更为突出。在大学生的恋爱中,虽然不乏真诚相爱者,但也有 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恋爱是缺乏诚意的。他们或者是出于盲从,看到别的同学谈恋爱自己也谈 ,或者是空虚、寂寞,用谈恋爱排解孤独、惆怅。对于这种现象,虽然无法避免,但要加以 教育引导。
  首先,要使他们懂得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为谈恋爱,荒废了学业,一无所 成,实在可惜。
  其次,要使他们意识到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恋爱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 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在于恋爱,而在于学 习、工作、事业。只有恋爱,没有能力,没有工作、事业,爱情也不会稳定、持久。
  第三,要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不要盲从,也不要用恋爱排忧解愁。“业 精于勤,荒于 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盲从别人,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 什么,这是很可悲的。同样,不甘寂寞,为了排解孤独谈恋爱,自欺欺人,不仅是很不道 德、很不负责任的,不仅亵渎了爱情的真诚性、纯洁性,而且也很容易引发其他的纠葛和麻 烦。
  第四,要使他们尽可能地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不因恋爱而影响学习 。让 他们领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道理,懂得真正的爱情在于心灵的沟通, 在于志同道合,不在于整日卿卿我我,形影不离。甚至为了不影响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减少 双方见面的次数。
  

  四
  
  大学里上课时间少,作业少,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多,于是就有不少学生乐道 于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活动。这些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甚至很差。但由于他们好多是学生干部,与老师的接触较 多,关系较密切,于是好多老师在评定成绩时,常常对这部分学生手下留情,否则这部分学 生不及格者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满脑子只想挣钱 ,不想学习,挣钱的兴趣比学习的兴趣大得多。于是在校园里做生意,忙得不亦乐乎。 学习反倒成了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事情。怎样避免和克服这种现象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大学里上课时间少,作业 少,课余时间 多,正是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大好时机。应该珍惜这一大好时机 ,勤奋学习,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其次,要让学生分清主次。毛主席曾说,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意思是说,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和任务;学生首先应该保证学习好有关的功课,然后才 去参加各种活动或勤工助学。也就是要分清主次,不要喧宾夺主,不要因参加学生组织和社 团的活动,或者因做生意赚钱而放松了学习。
  第三,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因为一些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和社 团的 活动,或因做生意赚钱就可以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随意旷课。也不在评定成绩时对他们“高 抬贵手”,而是与大家一样,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以使他们重视学习,认真学习,耐 心学习。

  
  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越来越多,使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地方性高校由于学校层次低 ,知名度小,社会评价不高,学生整体素质欠佳,以及老专业不吃香,新专业实力不强等原 因,使毕业生的就业就更加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必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 排除对就业的过度担忧。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地方性院校一般都远离大中城市,地理位置普遍 比较偏远,交 通、信息都比较闭塞,学生也主要来自当地,学生的思想比较滞后,在就业观念上受传统思 想的影响较为严重,好多学生和家长仍然把就业目标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上 ,使就业的范围狭小,竞争更趋激烈。所以学校要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扩大就 业视野,积极主动地到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到乡镇就业,甚至自谋职业。
  其次,要找准位置。地方性院校的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找准 位置。如果 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在就业上总是与一流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攀比,挑肥拣瘦,那么就很 难就业。如果找准了位置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就业就比较容易了。
  第三,要相信自己。地方性院校的学生虽然头上没有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的光环,没有耀眼的招牌,但毕 竟还在15%的范围内(按国际惯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与那些未 上大学的85%的同龄青年相比较,毕竟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些没上大学的青年好多都可以找 到工作,都有事可干,都可以自食其力,难道上了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方性院校的毕 业生就无事可做。所以,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训,只要转变就 业观念,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不挑肥拣瘦,那么就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就业。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 好多地方性院校在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甚至把评职称简化为评科研,教学被完全地边 缘化了,出现了在课堂教学上,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的现象。在课时津贴的分配上,也只考虑数 量,不考虑质量,结果是导致了好多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效果差,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所以,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既抓学生,又抓教师,从学与教两个 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陈(文-心).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曾文星.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淑兰,徐浩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2.
  [4]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