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高职女教师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

2015-07-04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为许多高职女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社会的多重要求与自身的多重角色也对高职女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高职女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培养健康的心态,学会超越自我,才能在事业上有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女教师;心理困惑;自我调适
  
  高职女教师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着与男性教师并不逊色的素质水平。然而,由于高职女教师具有多重的社会角色与身份,家庭观念较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等,以至于一些高职女教师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失去了和谐,发展的链条出现了断裂。导致发展链条出现断裂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女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
  
  高职女教师心理困惑的表现
  
  压力大高职女教师的心理状况比男教师较差,这可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着比男教师更为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面临较多的家庭问题;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应付家中的琐碎事务。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诸如失眠、焦虑、抑郁、暴躁等,失去了高校女教师应有的从容与优雅、热情与聪慧。
  矛盾多知识女性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诸多的矛盾冲突,一方面想成为贤妻良母,另一方面又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她们要上很多课,要进行教育管理与科研,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繁重的工作任务使高职女教师既想发展,又不堪重负。WwW.133229.Com一方面想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摆脱家庭、子女等问题的困扰,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放弃任何一方就意味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割舍不下、犹豫不决中错过了再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有个性,想独立,希望摆脱自己在社会中的劣势位置,另一方面又对事业、命运缺乏一种主动挑战的精神,而是寄希望于他人,等等。
  焦虑深高职女教师绝大部分都存在好胜、攀比、希望完美、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总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自己会更好,但当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时,心理的天平就会失衡、倾斜。比如,与在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读研、读博、任教的同学相比,觉得不如别人,自惭形秽,拒绝交流,封闭自己,心理失衡,工作上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极强的焦虑心理,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特别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教师,从教中专改为教大专,心理上缺乏充分的准备,学问上缺乏坚实的基础,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恐惧,害怕见学生,害怕学生提问。由此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对生活感到疲惫与无奈,无法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与意义,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另外,高职女教师与男教师在职称评定、提高学历上处在同一条起跑线,当男教师轻松地完成学历提高、职称晋升时,被事业、家庭、子女、老人等问题搞得精疲力竭的高职女教师心中的焦虑感就会像腐蚀剂一样,影响到高职女教师的身心健康。
  狭隘重中国的女性长期处于被支配、被关照的地位,长期的被动地位和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使得她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于狭小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较为明显的狭隘心理。面对别人的成功,特别是同性的成功,常常会表现出冷漠甚至是嫉妒,自己不能取得成功,也不希望别人成功,别人成功了就表现出狭隘心理;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不知所措,对别人的冷淡不能察觉,对别人的热情心存猜忌;面对有矛盾、有分歧的同事,嫉恨心理强,往往抓住一件小事不放,缺乏宽广的胸怀与包容的气度,等等。
  高职女教师心理困惑的自我调适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的总合,e指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我国学者申荷永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公式: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压力﹢身心疾病)/(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尽管这两个公式均不能完善解释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给我们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即一个人的心理困惑是多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勇于直面心理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师播种着人类的文明火种,可谓责任重于泰山。这当中少不了激烈的竞争,激烈竞争最明显的后果便是压力,压力已经渗透到高职女教师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压力可以带来负面影响,但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人总是要有压力的,但压力过大就会走到反面。《礼记·杂记下》中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弗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也应劳逸结合,张弛有道。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处于兴奋状态不仅会伤害脑细胞,且易超越大脑皮层的临界值,出现效率曲线的低谷。超重的工作,繁重的家务,琐碎的管理,无休止的备课、大量的作业批改,永无止境的竞争,使得高职女教师气喘心虚,甚至引发职业倦怠心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高职女教师应该正确地面对压力,做自身心理调节的心理医生和营养保健师。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应有清醒的认识,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树立较为客观的自我意识。其次,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清贫、清高概括了教师的形象,但当教师走出“象牙塔”,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心理不平衡,这些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势必会给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伤害。实践证明,自我调节是改善心境最好的方法。再次,要善于交往。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焉。”教师的社交范围普遍狭窄,人际互动非常有限。高职女教师应该利用身边现有的教育资源,广交朋友,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扩大视野,满足归属感,有时也可将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向朋友宣泄,这些不失为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最后,要树立压力承受观。压力既然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压力过大又无法抗拒时,不妨抱着“豁出去”的态度,把压力变为动力,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

  寻找自己的坐标,学会自我定位大多数女教师心胸不够开阔,缺乏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往往在事业上对待同性竞争意识十足,这种竞争会使自己失去已有的优势。一些女教师自身的不足与病态般的嫉妒,使她们不善于运用自身的有利因素,盲目地与不应与之竞争的对象竞争,最后损人不利己。所以,高职女教师必须克服视野不开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多注意小节等不足。要在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讲团结,讲理解,要豁达大度,不要小肚鸡肠。要有超常的胸襟和魄力,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听得进逆耳之言、非难之言,咽得下酸甜苦辣。正如陶铸同志所言:“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斤斤计较,不为区区小事所烦恼,有容人、容事、容言之量,用宽宏的气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高职女教师在激烈竞争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可缺少的心理调适方式。高职女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女教师并不比男教师差,在某些方面女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女教师要想在事业上与男教师齐头并进,或者获得发展的机会,要付出比男教师更大的牺牲。因此,高职女教师应该解决好自身多重角色之间的不协调,事业与家庭并不矛盾,丈夫、子女并不是自己事业的绊脚石,高职女教师也可以在事业、家庭中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前提是要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平衡好自己的感情砝码,使事业成功成为家庭幸福的基石,使家庭美满成为成就事业的坚强后盾,取得事业家庭双丰收。高职女教师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为自己制定出新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提升教师德性,体验教育喜悦罗素讲过:“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美国著名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提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我们也常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知名学者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只足是:思想——真,情感——善,品德——美。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因此,高职女教师要注意修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的品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任何利益的驱使、诱惑下都能洁身自爱,把握自己,决不能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样随波逐流,滑入平庸和世俗之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范;禁止学生做的,自己要身体力行。要使高职女教师的精神之美成为教育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充满人文和人性色彩,沐浴在这样阳光下的学生一定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全面的。这样做会获得学生的敬重,教师也会得到快乐。高职女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育者认同受教育者的理解力。理解力是一种发生在主体间的双向的整体影响,教师的理解能带来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理解、共鸣,学生的理解也会成为教师感受自身价值的力量源泉。提升教师的理解力应侧重于体验学生生活学习的情境意义,对学生进行意义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理解精神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情感得到升华。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理解必须“先行”,学生才会将教师视为可信赖的人对之倾诉,师生之间的理解才会发生,道德教育的效果才会自然提升。教师被比喻成“人才母机”,女教师更是如此。既然是“母机”,就要有“母爱”。西方社会的“博爱”,中国人心中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思想都是教师德性不断提升的表现。当教师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学生时,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领悟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亲近感。反之,学生对教师的厌恶会成为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更新教育观念,学会自我设计女性成才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职女教师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时代早已过去,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女人和男人可以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高职女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旧观念,克服依赖男人的思想观念,根据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特长,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育教学模式,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卑自弃。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可以使高职女教师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兴奋、喜悦、成功的感受以及所谓“高峰体验”。其次,高职女教师要勇于参与竞争,在职称晋升、竞聘上岗、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要勇于参加,通过参与,不仅有机会获得成功,更可以使高职女教师在各种活动中成熟、成长、坚强起来。机会转瞬即逝,有志于发展的高职女教师不必作谦谦君子,应大胆地展示自己,让所有的人了解自己的才干,相信机遇一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再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女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代的高职女教师应成为品性高尚的人,不辱使命的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
  高职教育是一个鲜花盛开,芳香四溢的百花园,高职女教师是百花园中最亮丽的风景。高职女教师应带着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优雅、冬天的从容走入高职教育,走入高职学生当中,熏陶和影响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改革开放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品位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友荣.教师心理保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陈慧.高职女教师再发展心理障碍解读[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