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的透析

2015-07-04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在逐步增多,尤其是心理危机现象表现较为突出。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学校的教育任务,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就要对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的透析,以此寻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
关键词:心理困惑 自杀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阶段主要表现出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利益格局差距加深。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极大的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都有了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们也渐渐走出了“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大学生活也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更多地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马加爵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和经历的心理危机,无法知晓一个不能自救的人是如何走向一条不归路的。但这个事件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警醒和反思。而令我们感到更为遗憾的是,马加爵这样的极端案例在高校中绝非个别现象。
在某项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至今为止,你曾想过自杀吗?”的回答,有75%的人回答“有过”。wWW.133229.cOm
在贵阳地区的某高校,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跳楼自杀,被学生戏称为“伞兵部队”。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近年来,自杀犹如恶性传染病一样在高校流行,是什么原因使得青年学生对自己及对他人的生命如此漠视?这就成为了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与此同时心理危机,这个不曾为人们熟悉的词汇也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心理危机,它是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一种状态。而心理危机的产生、发展及激化则经历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心理危机,但现实中不是每一次心理危机就必然会导致极端行为。事实上,危机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神秘,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正存在于我们内心。如一次考试的失利而颓废消沉、一次失恋而一蹶不振等现象。客观的看,没有人可以和危机绝缘,即使是一个心理素质健全,受过良好心理训练的人也不可能终身免于危机的困扰。但在现实中不同的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或专业帮助,顺利度过了危机而获得成长,而少数学生却在危机中陷入了困境甚至绝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看到,尽管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但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并不明了,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如心理危机是一种精神疾病,正常人不会陷入心理危机等。那么对大学生进行危机认知教育,及青年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有关知识就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自如的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这首先就要从认识心理危机的成因开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 环境不适
环境不适,在大学的新生中反应较为普遍。尤其是初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内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就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磨下,个别人容易选择轻生。
1.2 学习的压力
近年来,青年学生因学习压力加大而轻生的事例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名牌大学,这类情况更较为多见。高中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被重点大学录取他们被低年级的同学视为榜样。荣誉的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似一种桎梏。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或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相抵触的一些原因,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滞后,甚至面临留级,休学等现实。涉世不深,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往往挺而走险,结束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生命。
1.3 心理障碍的加重
在许多青年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稍加注意也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案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起因很多是在少儿时期形成的,但入学身体检查中并无心理疾病检测这一程序。入学后,被严重的心理冲突困扰,表现出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心情压抑,郁郁寡欢。并常伴有失眠。这些同学为此痛苦不堪;身体上感到疲劳乏力,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焦躁不安,心情持续抑郁,懒于和人讲话,感到这样活下去,没什么意思而选择了自杀。而自杀的时间和方式往往选择在上午同学们离开宿舍时跳楼身亡。
1.4 情感的挫折
失恋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多数为初恋。感情过分专注的人,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而引起轻生的念头。其中女同学较为多见。
2 学校采取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为尽可能避免青年学生自杀的不幸事件的发生,学校为此应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2.1 危机前的预防
早期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从而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并带来不良后果的重要措施。但预测人的行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预测自杀行为就更困难了,因为引发自杀的原因很多,常常连与自杀者接触密切的人都难以觉察其细小的变化。而且自杀行为常常带有突发性,令周围的人措手不及。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注意观察了解,注意前兆。这是早期发现有自杀企图者的基本方法。如自杀者的共性是其不健康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因此,通过观察了解是能有所发现的。另外自杀者在行为上是有前兆的,一旦发现这些前兆就应主动关注,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观察了解的任务首先就落在了班级辅导教师的肩上,教师应随时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心态,及早发现问题,对于自杀事件的预防有很大的意义。
2.2 危机中的措施
美国大学生的自杀防范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防范的关键就在于开放人们对自杀问题的禁闭,加强人们对其过程的认识,并通过层层设防,来增强人们对自杀意念的控制。而就自杀行动而言,其避免的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能够使人及时将内心的苦恼宣泄出来,以突破它对个人意志的控制。在此当中,能随时有人交谈,有人愿意分担其精神痛苦,无疑地会有助于使那些企图采取自杀的学生开放自我,转移注意力,以最终放弃计划。这些措施值得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借鉴。
为了使防范工作更好的推广,在学校就要积极的开展防范教育工作。其中心目的在于使学生突破抑郁时的自我封闭,达观地看待人生,以增强对自杀意念的抵御能力。圆满完成成长的蜕变。通过教育来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提升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沟通能力,学习积极解决冲突和压力的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应急情况的处理和求助的技巧。甚至一些开脱自杀念头的具体方法,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这是预防心理危机的一大举措。
2.3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旨在就是为那些有自杀念头与行动的学生提供及时或长期的精神开脱和支柱,它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自助热线两个途径来执行。主要工作就是为有过自杀意图与行动的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和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相比较。突出表现在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为就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它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就是要迅速检查和评估当事人的危机程度,采取适当的方法评估当事人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情况,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人的安全。其次,就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帮助他探索和确定问题,在进行危机干预时不要批评当事人的行为或想法,也不评价他的行为和处境,而是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无条件的接纳、真诚和尊重的态度让当事人感到支持和帮助,让他在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宣泄各种情绪,表达自己,从而使失衡的心理状态恢复平衡。接着,就是要帮助当事人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当事人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后,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改变自己应对压力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使当事人能够在危机中成长。但在这个时候要注意,这时是要求当事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新的方法,而不是别人替他做选择。在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和保证。为了实现当事人所选择的新方法,要让当事人有所保证和承诺,否则应对问题的新方法就会失去意义。
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涉及着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积极方面对待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并主动地开展预防和干预,必然有助于青年学生的“茁壮成长”,使乐观者在机会中看到了危机,悲观者在危难中看到了机会。要让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到,走在成长的路上,危机时时与我们相伴,危机是个人成长的伴生物。要自觉地以心理危机为契机,真正发现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在危机干预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393~399.
[2]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30-433.
[3]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4]华道云,詹启生.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与策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86-89.
[5]马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铜仁师范学院学报.2003.5(3):35-37.
[6]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58-37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