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就高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提出高职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作为信息时代的支柱之一,它的普及和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与此同时,社会对高等人才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构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较熟练地掌握微机操作,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原有高职计算机配套教材的实践性、知识更新等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很难满足现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初步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和职业岗位对上岗者的要求,使他们能不断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本文试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实践探讨。
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基础扎实、具备再学习能力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因此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今后掌握新技术,顺利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可能,使高职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二、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要培养既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可以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相应的改革。wWw.133229.cOm
1.教学模式改革
现在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基本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与应用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而需要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基础课则以cai教学为主,以积极适应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要求。
2.教学方法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式教学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在机房现场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不要满堂灌,而从案例出发,将课程内容提炼出来,以问题形式交给学生,不要过早给出结论,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例如,在word2007的教学中,设计难度适中的上机题,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要求处理一篇文档,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把教学目标隐含在每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探索问题来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出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这样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实践能力改革
(1)实践能力的教学
目前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则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践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践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应如何解决,教师还要强调学生不要进行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等。这种教学方法的讲和做分离,不符合计算机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利用多媒体教室,则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在实践课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都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资料或相关网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学习。这样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和汲取更多的知识。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计算机科学固然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和高深理论,但对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讲,计算机是为其所用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使用意识的形成,努力培养其成为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治国.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