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第一精神导师,最了解学生的人,在平时和学生频繁谈话过程中,若能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必能对平时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和作用。本文简述了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可以巧妙运用的六种心理效应。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效应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辅导员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大责任,在工作中需要频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谈话的方式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一些心理效应对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一、合理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辅导员应该学会赞美学生。当学生表现突出或成绩优异时,应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和满足感。WWw.133229.COM事实上,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后,会不断增强自信心,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当学生违反学校纪律时,必要的惩罚会使其感受相应的后果。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二、避免刻板效应
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
这一效应在不少辅导员心中也存在。由于平时辅导员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辅导员形象。因此,辅导员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应是公平客观的,避免刻板效应。
三、克服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度”。“过度”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这点可以运用在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谈话上。当与他们谈话时,辅导员要特别谨慎。从心理角度上讲,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不断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在谈话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四、巧用空白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辅导员要善于留白:1.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辅导员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语气不宜过于严肃,应耐心平和。2.在思考方面留白,辅导员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当学生犯错时,辅导员不宜说教过多,可留时间给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明白错在哪里,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3.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究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五、借助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就会扣上全部的钮扣,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往往扣好全部钮扣,想好应对措施。辅导员的语言很难深入其心灵。因此,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从而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警惕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女子在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当几个学生同时因为同一件事集体犯错时,辅导员的谈话方式应有所调整,可采取分开谈话。若同时谈话会导致:1.学生认为不止我一人犯错,有人和我一起承担,造成责任分散。2.有能说会道的同学在身边,自己不用开口,甚至联合编造谎言欺骗老师。若分开谈话,则可各个击破,便于找出正确答案,比较诚实的学生往往会说出事实真相。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耀廷,王月瑞.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世纪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