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导感官、智力正常,因其他因素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初中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面对学困生。如何辅导学困生并使之转化?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多元化。二是学困生的表现多样性。三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复杂化。有学生学习的动机、策略和情绪等因素;有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影响等。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笔者比较关注这个话题,愿以自身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大家商榷。
一、心理辅导是前提——师生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打开学困生的心扉,逐步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汤金斯说:“情感易于被别人理解,而且能够以可靠方式相互交流。”学困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正常人,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要教育他们,心理辅导是必要条件,只有把他们的不良心理解除以后,才可能进行其他辅导工作。
1、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关心学困生,热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才会愿意聆听老师的话语,才会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老师倾诉。
2、笔者特别注重搜集、整理分析学困生个人信息,为心理辅导作准备。
3、实施个别心理辅导,逐步消除不良心理。心系学困生,以心换心,与学困生进行心理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准问题,抓住突破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渐渐解开心结,走出困惑。个别谈话时,笔者不急于入题,而是选营造平等和谐的气氛,避免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激发兴趣是关键——爱心点燃学困生求知的火焰,由“怕学”到“想学”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过:“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所接触的学困生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贫困生居多,这部分学生大都缺乏关爱,产生心理疾病,丧失学习动力。如何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原动力呢?
课堂上,笔者十分注重自身的教学激情,因为只有教师燃起了自己的教学激情,才能唤起学生点燃学习的激情。情景导入力图新颖、生动形象,时常运用多媒体,提升效果;所提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乐于思考;示范朗读、点评、辅导等环节,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温馨的语言、优雅的教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余时间,关心学困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冷暖、饮食起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一方面鼓舞学生意志,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另一方面,会让学生敬佩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所教学科引起关注,产生兴趣。
开展学生生日寄语活动,特别是学困生的生日,我一定根据他的实际,精心编写祝福、鼓励的语句。师生情、同学情淳朴真挚,浓郁的爱心点燃了学困生求知的火焰。
三、树立自信心是根本——给学困生机会多一点,要求低一点,鼓励多一点。由“想学”到“能学”
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上,我就多给他们机会,抽他们朗读,抽他们回答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从中寻找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经过一段时间,学困生举手的多起来,朗读好多了,回答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作业批改时,学困生的作业只要是符合要求的、有进步的,批注肯定的语句;作文批语精心编写,既有肯定又有努力方向,每次作文评讲时,我都要选两篇学困生的作文来评析,寻找点滴鼓励。当然,对学困生作业中的错误,应善意指出,激发他们改正,毋须责备,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辅导是保证——规范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优化语文学习方法。由“能学”到“会学”
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包括语文知识性辅导和学法辅导两部分。
语文知识性辅导主要帮助学困生弥补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在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鼓励学生多问,不懂就问,问老师,问同学;优良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课堂辅导与课后辅导相结合。每堂课上,教师加强辅导,包括学困生在内,当堂课的知识内容尽量当堂解决;课后注意作业辅导与点评,每次质量检测后,引导学困生分析试卷,肯定进步,找出差距,寻求补救措施。
语文学法辅导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规范学习习惯。从写好每一个字,说好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词,写通每一个句子抓起。逐步形成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做作业、主动复习的好习惯。第二步是积累优化语文学习方法,使学困生真正“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自由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取问题探究来进行的。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习过程,提出具体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师生、生生交流,学习借鉴,共同优化学习方法。优良生与学困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各有所获。
学困生辅导工作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相适应的方法与策略,才会达到良好效果。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学困生的形成并非一年半载,转化学困生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精心策划,逐步有效实施,需要师生配合、家长协助、同学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只要我们心系学困生,关爱学困生,耐心辅导学困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