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寓心理教育于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

2016-02-22 17: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当代社会的剧烈变革,由此给人们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复杂,威胁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与统计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明显地影响到一部分大学生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任务艰巨。如何提高管理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是多层面的,下面着重从运用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技巧来管理班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方面论述之:

 

  认清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成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生物遗传的基础上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即通过教育可以避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増强他们心理发展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大学生的知识的増长、智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主要是由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来决定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具有自身的许多长处和特点,如智商较高,理想远大,朝气蓬勃,充满好奇,自我感觉良好,自尊心较强,在同龄人中有一定的优越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进了大学就一定能够成才,就一定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大学生心理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大学生己进入青年发育期的晚期阶段,从生理角度来讲,他们大多己基本发育完全,但其心理发展由于正处于人生第二期心里断乳的关键时期,因此,造成了心里发展滞后。大学生的心里断乳,意味着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是一个开始成为独立人的过程。

 

  2追求自我形象的完美与现状的矛盾交织。能够进入高校的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在文化知识水平和获取深层知识的条件上均高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同龄人。他们面对自身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素质、性格爱好、个人兴趣、气质等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确立了较高的目标。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人才济济,真可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有一种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的心理,有部分大学生还出现了自我评价否定。因为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大多是在顺境中长大,一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直至引发心理障碍。

 

  3.智力水平较高,在学习上存在强烈求知欲与学习兴趣缺乏的矛盾。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有很强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兴趣。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有比较高的智力水平,对科学文化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能够在大学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他们大多存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造成学习效率不高,时间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与我国高考录取的办法和招生制度有一定的联系,高考填报自愿的办法也限制了许多考生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和系科去学习深造。

 

  4.学习自制力和生活自理力偏低。由于中学教育大多数采取的是比较封闭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都由教师来确定,有的中学甚至自习的时间都由教师安有^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性非常低,势必造成了他们进入大学以后,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大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自学的时间大多由学生来支配。由于每个大学生学习自制力有明显的差异,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结果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再力口上自制力偏低,造成大学学习不适应;有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家长的过分保护政策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大学生请家政工、带保姆上学帮助他们料理日常生活的现象己经存在。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夕卜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容易被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价值观念中的趋利性也比较明显。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扭曲。由于所处环境变化过多、过快,致使部分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许多方面感到无所适从,陷入了困惑与迷茫,面临着种种心理冲突和心理不适,如果得不到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得不到及时调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2.网络时代的高速度信息传播的影响。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互联网等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等腐朽的东西和有害信息的传播以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变化影响。大学生有重视个人修养、追求理想与完美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心理需求结构与价值观既有过于理想的一面,也有比较实际的一面,心理自我现实自我总存在差异,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心理发展的不成熟。

 

  因此,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真切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是搞好高校学生管理并艺术性地开展工作的关键。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途径

 

  ()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教育

 

  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患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心理发展呈现出诸如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追求自我形象的完美与现状的矛盾交织,智力水平较高,学习自制力和生活自理力偏低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利用观察法、问卷法、单独询问法和心理测量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调查,建立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

 

  平时要注重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如知心悄悄话实话实说专栏、“QQ心理平台等,让学生能够选择不同方式,随时随地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他们的内心感受,提出心中疑惑或意愿;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要及时了解和研究,做好辅导跟踪调查工作;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举行集体辅导。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大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地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尽快踏上大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正轨;对于二年级的大学生,注重引导他们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努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统一;对于三年级的大学生,侧重于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増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自己的将来作出决策的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大学生,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及考研与就业的选择。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完成社会化过程中端正人生态度,学会排除烦恼、不安和困惑,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尽快地成长。

 

  ()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育实效

 

  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打破禁锢,废除专制,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必须树立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的观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平等的观念、平等的心灵对待每一位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的学生,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与学生真情交流,与学生平易相处,这些都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就会心灵默契,主动互相配合,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班级管理中强化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心理教育是一门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的科学而全面的教育。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更多要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景中的实践体验。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这样他们就会自觉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参与到班级活动和管理中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起参与热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大学新生一年级入校时,开展征集班训活动;团队精神体验游戏;在以后开学的每学期初,举行有奖征集班级活动计划和重大方案的活动;通过班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经典诗词朗诵会、知识竞赛、讨论会等,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寓自我教育于民主讨论和活动中,对班级不良现象和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让大家在班会上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在体验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意志的磨练,行为的矫正。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身的精神境界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寓心理教育于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


  1.决策上实行民主化。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班级决策问题要实行民主讨论,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学生对班级所采取的措施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觉性就会大大加强,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强化,这样可増强班级的凝聚力。

 

  2鼓励竞争,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团干队伍。班、团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它既是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又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团结协作的、富有活力的、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在班、团干部的选择中,引入竞争机制,一年轮换一次,强化竞争意识,让学生能人尽其才地对班级进行自治自理。在选举过程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尽可能安排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讲,使整个选举过程成为一次生动的民主意识教育。

 

  3.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学习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的教学体制、教学方法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直接影响到四年的学业,并间接影响以后的工作。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方式、方法、本人的智力水平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以及班主任管理水平等。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紧张,从而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滞领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环境。新生入学时,班主任要使学生在思想上达成这样的一种认识一要想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一定要在发扬勤奋刻苦精神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使用时间和方法,相关专业的实验室、计算机房、复印室等。一定要教会大学生学会利用电教设备,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能光停留在只掌握老师讲的内容上,不能光坐在教室苦读书,要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通过班主任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就会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2)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定向。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进入了自我发展的新阶段,但对于处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应当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仍很茫然,不少学生缺乏发展中的自我引导能力。由于在大学里,没有人的监督,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和管理,一些学生被表面上轻松的大学气氛所包围,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定向,因而竞争力大大减弱,不久就造成了在学习等许多方面的落后。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寻求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我能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自我审视性的问题,并把它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学习目标中去,最后引导学生能自主定向。自主定向性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前提。大学里的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一些价值观,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3)周整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的学习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且要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班主任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要做的工作有:确定学习目标,查询有关资料,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减少无效劳动;学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利用竞赛増强学习的自信心,忘记自卑,在竞赛中不单纯是和别的同学比,重要的还在于和自己主观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以往的水平比。利用心理教育的方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路子是班主任的法宝。

 

  4.开展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活动。班主任一方面要赋予班干、团干成员的权利,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管理,并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建立一套民主监督体系,定期对班干、团干、同学等进行监督,开展民主评议。如每年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团干优秀团员获奖学金的学生等。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会课上充分发表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意见。班主任要把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与班干、团干的改选、综合测评及学年个人总结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使相当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増强了自信心,又促进了学生平等相处、公平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提高艺术性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好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自觉地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并在学校领导、学校团委、系党总支和团总支等支持下,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这样就能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促使我们的教育逐渐迈向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