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浙江绍兴传出利好消息,在当地举办的春季纺博会三天进账33亿。
同期,第105届广交会三期展会也传来好消息,纺织服装类展馆客流量明显高于预期,多数展位一天平均能接待约20个客户。
一切迹象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积极的信号:“沉寂”近一年之久的中国制衣业触底回升,开始复苏。
事实真的如此?
六月,天气变得燥热。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各企业却开始忙着生产秋冬童装,不久,这里要召开秋冬童装订货会。金融危机下,织里童装业不降反升,究其个中原因,“中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中,广东佛山、福建石狮的童装企业一半以上都属外贸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海外订单大幅萎缩,严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加上那里的产业调整要求,去年这两个基地童装产量和销售量下降,一些企业迁到了我们织里”。湖州市吴兴区织里童装商会会长、湖州益华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中分析织里2008年能够实现逆转的原因。到去年年底,100多家广东、福建转做内销产品的童装加工企业选择到织里落户。同时,织里本地不少人,如童装企业高管等看好童装产业,自己开办了工厂。今年以来织里又新增了800多户童装生产户,并有约20%的原有童装企业加大投资,扩大规模。目前,织里全镇童装类企业已达10936户,其中规模童装企业开机率达到90%以上。今年春季开工时新增3万用工岗位,童装产业从业人员25万余人。
在织里,业者的基本认识“是‘土豆经济’促使织里逆势上扬”。虽然业界普遍看好,但这里的企业老板也非常实在地告诉记者,目前的童装消费并没有预期的好,一方面是天气的原因,今年一直没有热起来,夏季童装销售不好;另一方面就是金融危机影响了大众消费信心,这种影响似乎有延时效应,去年下半年还不明显,今年上半年就显现出来了,大家把口袋捂得更紧了。“不过,织里的童装强项在于梭织服装,下半年才是我们更好表现实力的时候”,虽然面临重重难题,但张连中对今年的销售充满信心。
织里童装业的发展让那些身处水深火热当中的企业心生羡慕,也看到了希望――经历严冬,中国制衣业开始“回暖”复苏了。而来自各个机构的调查数据似乎也印证着这一点。纺织业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去年12月低谷时的5.5%回升至今年4月份的12.2%;今年一季度全国22个地区化纤行业利润由1-2月份亏损1.6亿元转为盈利2.3亿元,纺织服装业利润增幅由今年1-2月份的17.6%上升到24.4%。4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4.93亿美元,较上个月增长3.29亿美元,环比小幅增长2.71%,较去年同期下降17.93亿美元,同比增速-12.55%。尽管同比仍然大幅下降,但这已是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两月环比回升。
消费数据亦是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几乎是全线“飘红”。统计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1~4月,服装类销售额增长14.0%,其中,一季度销售额服装类受大商场加大促销力度的影响,增速为8.21%,同比下滑14.55个百分点。
但,经济先行指标的转暖,是否预示着中国制衣业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行业整体发展仍不乐观
在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嘉兴市濮院镇,此时应该也已进入准备秋冬服装订货最繁忙的时节,但这里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据了解,当地毛纺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和量大面广的家庭作坊纷纷计划暂时放假停产,等待复苏,近20万从业人员5月份开始面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的“无薪长假”。
而这种萎靡甚至让其上游的电脑刺绣机行业也陷入集体“休眠”。浙江珠光集团临海电脑刺绣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电脑刺绣机行业的龙头,公司总经理冯惠民透露:“受纺织业不景气影响,国内电脑刺绣机行业产能萎缩了70%以上,依然还在开工生产的企业从450家减少到了只有几十家,这样的波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现在来看,“小部分”企业的销售量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有媒体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行业里至少有30%的企业仍未开工。“已经开工的70%企业中,生产也未必充分,有的是生怕客户怀疑其生存能力而不得已做做样子开工,还有的是为了招工,为下半年的生产做准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坦言。
申洲国际集团董事长马建荣则认为,国内数百万家纺织、印染和成衣企业中,今年仍然能够逆势上扬的企业大约只占20%,剩下的企业今年能保证保本或者微利已属“幸存者”,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肯定会成片停产。
事实上,从目前公布的一些企业回暖案例来看,也都属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周德文称,但这些并不能代表“大众”。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销售回暖的只能是“小众”。
而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大年三十至初六),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同2008年春节黄金周相比仅增长了6.6%,增速比2008年春节下降了17.8个百分点,这是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0%(2005年至2008年,该增速分别为13.2%、12.7%、23.5%和24.4%),其中,有38家企业零售额为负增长。
2月,服装类零售额为60.65亿元,环比下跌52.32%,同比下滑24.03%,1~2月累计上涨8.72%。2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商场服装销售受天气反复多变的影响,应季服装销售受阻,各大零售企业加大力度让利促销,市场依然难成破冰之势。
3月,服装类零售额为59.06亿元,环比下跌2.62%,同比上涨6.55%,一季度累计上涨8.21%。西裤、男衬衫、童装等近半商品表现艰难,销量均维持下降趋势,其中,西裤降幅最大,同比下滑21.41%;而推出大量应季春装的女装以及男西装、牛仔服等尽管销量上涨,但涨幅远低于去年同期。从一季度累计情况看,各种服装销量同比增长也仅为0.4%,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呈现大幅下滑。
4月,服装类零售额为57.11亿元,环比下跌3.30%,同比上涨11.1%。尽管各大零售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纷纷改装出清加大力度让利促销,但服装市场销售依然艰难,半数商品销售依然维持负增长。
从各方数据来看,生产与销售虽有所回升,但是销售额的下滑,订单下降,意味着国际需求仍未转暖。加之,企业两极分化情况依然严重,大量中小企业经营仍很困难。
因而在织里,业者均有着清醒的认识,努力拓展市场,效益就会随着经济规律在波动,“天气热得晚,夏装的销售季节就短”,更重要的是市场消费信心还没有回复到大家期望的程度。虽然新增了800多户童装业主,但是“行业转暖”的说法,在织里似乎并不被认同。因为,“那里减少了,这里才增加了,增加是有原因的”。
复苏力量来自创新之路
在今年的“中国服装论坛”上,专家们就在激辩今后几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曲线将是如何,是V型、L型、W型,还是U型。不过,身在其中的企业家最关心的还是切身问题:“欧美经济何时复苏?中国纺织服装业还有多长困难的时间要挨?”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经济运行曲线究竟如何,他们有员工要同甘共苦,有投资者等待实现承诺,他们一方面向政府求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盘算如何渡过难关,等待经济回暖。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在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些规模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向当地政府承诺“不减员、不减薪”,抓住时机进行培训,“练内功”成为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通则,企业力图通过这样的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夯实基础。
也有少数几乎没有受影响的企业,正雄心勃勃“觊觎”更大的市场。“我们就是要尽心尽力为9亿农民服务,为他们提供品质好、款式新、价格廉的服装。”苏州迪枫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学琪认为,农村对适合农民穿着的服装的需求很旺盛。由于潜心农村市场,准确把握农村市场的脉搏,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迪枫没有影响,迪枫公司产销率达到99%,创近几年的最好水平,因此迪枫今后的战略就是全力服务农村市场,做大众名牌。
还有一些看准时机,准备放手一搏的企业。“现在正是发展的好时机”,曾经发誓不再碰服装的绅贵董事长瞿建恩借机开始了新的市场布局,“我要扎扎实实地做市场,丰富产品系列,调整代理商队伍,增加自营的比例”。今明两年被瞿建恩定义为绅贵的调整年,他希望趁国际金融危机,服装产业布局大调整的机遇,迈上第二个台阶。“改变自己才能影响环境”,江苏圣客朗集团陈钦林总裁对做好品牌,做大市场充满信心。目前江苏圣客朗公司在产品的研发上下足功夫,一是在面料上求新、求好,与多家有实力的布料商紧密合作,保证在第一时间拿到一流、时尚的面料;二是在设计上标新立异,推出系列化设计,力求每一季产品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欣喜、为经销商带来实惠、为公司带来效益。
羽绒服老大波司登则发展出四季服装,完善产品链和营销链。同时他们走出国门,让外国人代理自己的品牌。此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童装品牌派克兰帝也在延伸其品牌线,将目光注视到二三线城市。本年度中国服装品牌成就大奖的获得者七匹狼,抓紧完善其“生活馆”模式,产品系列的延伸在悄然进行中。在北京市场颇有地位的顺美,继续迈着稳中求进的步伐,气息不乱按照既定的发展方针逐一拓展区域市场。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受影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机遇,我们无法预测何时回暖,现在是否到了上升通道了,而且就是经济回暖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一起好了。我们在努力,努力坚持下去,努力把握机会。”一位受访企业老总的话代表着一部分企业的心声。
国际环境决定复苏时日
采访中,记者感到对于是否“回暖”的话题,争论多发生在专家之间。企业家大多因为“身在其中,冷暖自知”,对回暖虽有期待但不愿多谈。
从见诸报端的企业调查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企业认为,09年上半年是纺织业最困难的日子。约有50%的企业家认为,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应该有复苏的迹象;大约有30%的企业家认为2010年下半年应该有所复苏;还有约10%的人认为,2011年上半年行业应该有所好转;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要到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见到曙光。没有一位企业家把行业复苏的时间定在2012年以后,但他们都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认为,在下游补库存的拉动之下,主要纺织原料产品延续了上涨态势,致使化纤等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好转。在拉动纺织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投资双双告负,而消费也尚未确认复苏的趋势,在终端需求并无明显回暖的情况下,纺织行业还缺少走出“寒冬”的足够动力。
中投证券孔军分析,经过去年的冲击之后,纺织企业倒了一部分,导致供给减少,因此在目前需求下生产得以一定恢复,开工率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东南亚地区受冲击严重,一部分需求转移到中国,因此国内服装出口要比纺织品出口要好一些。
有学者认为,我们面临的是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国家在去年底前短短3个月之内,密集出台了大手笔的经济振兴计划,一方面说明国家有充分的实力去缓解经济硬着陆,另一方面也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形成了不小的影响。根据这位学者的分析,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国际经济界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两三年时间,欧洲、日本的经济复苏则要根据美国经济的情况而定。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这正是行业结构调整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目前,企业压力最大的还是资金紧缺问题。国务院08年提出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30条建议,银行方面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措施,《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强调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要真正具体落实到企业,还需一个过程。今年以来,一些停工半停工和倒闭企业的客户,在向大型公司转移集中,一些品牌企业在竞争中优势明显。而正因为行业内两极分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有专家认为,目前即使出现“回暖”迹象,也是“小众复苏”,大多数企业经营情况还是不大理想,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而“纺织中小企业对于就业、出口的贡献度较高,最为贴近行业对经济景气度的感受,对于判定纺织经济是否真正进入复苏区间具有特殊的意义。”
复苏仍需政策帮助
虽然“近期纺织行业步入复苏阶段”的提法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一方面生产企业订单量回升,另一方面,外贸增速下降幅度略有收窄,内销增速波动放缓。不过,国际经济尚未复苏,我国居民的消费热情还收到压抑,持续的需求支撑存在不确定性。“回暖”,似乎还不太确定。
行业洗牌加速了弱势企业的淘汰,使得“幸存”下来的企业订单量相对饱满。无论受影响较深还是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企业,对现在经济状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化,国际形势还未见底”。
相对而言,在外需没能改观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企稳和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至少能改善企业的生存状态,零利的企业争取薄利,亏损企业争取止损,停产企业争取复工。
从今年初国家出台了纺织业振兴规划,目前陕西、安徽、江苏等地陆续制订了适合本省实际的纺织业振兴规划。不过,政策的刺激同样存在延时效应,企业目前更需要的是消费的拉动。不少企业主认为,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是轮不上的,最直接的就是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率,虽然退税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的客商,但是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少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把一部分国际市场让给了周边国家。”而“2008年人民币每月升值一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主要被人民币升值抵消”。
从理论上来说,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或将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纺织企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契机。有企业就尝到了甜头。恒力集团先后从德国吉玛公司全套引进年产60万吨熔体直纺设备,去年10月投资建设的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产。恒力集团总裁陈建华说,现在恒力获得了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此项目的投资成本将从原本的20亿元降到13亿元。5月25日,由恒力集团投资兴建的江苏德华纺织有限公司在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据介绍此项目将装备高档重磅喷水织机1800台、新型倍捻机1800台及其他国际领先配套设备。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我们也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没有贷款”。因此,中小企业渴望在规划落实过程中,政府一定要把握好产业整合的分寸,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关心中小企业。
“现在我们来简单地说经济危机已经度过,那是盲目的乐观,是不对的。”2月份,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曾告诫当地企业,“国际经济危机的谷底至今没有显现,复苏有待时日。”本文来自《中国制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