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形成了又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甚至高潮。这个热潮和高潮直到最近才悄然深度波及中国。尤其在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由于攻克柏林是苏联和英美联盟的结果,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中苏美合力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又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结果,特别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过发展迅速地跃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至今还是一个“四个‘没有变’”①的情况,都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的状态及其趋势。
最近中国30余年的高速发展,应该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实践和实现的结果。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其实都是社会主义的不同体现及其形式。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再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可以说大概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一是“政治经济学”阶段,认为社会是沿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递进程序发展的。所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的工作重点。二是“经济政治学”阶段,认为“政治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盘和驾驶员”,“政治治理的‘质’决定经济发展的‘度’;确定道路、构筑道路、提高驾驭能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工作重点”。西方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已有一段时间,但中国至今的发展基本还在“政治经济学”的阶段里徘徊。中央号召全党都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程》。其实,每个共产党员还应该再读、重读和重温一下《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其实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奋斗的人类共产党的党章。
《党章》要求党员,必须树立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信仰;同时又告诫党员,这个信仰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中,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基础。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又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关键是,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确定和信奉甚至追逐和执着。信仰不仅是一个力量源泉,而且还是一个健康标志。不仅信仰的力量主要是用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1〕——一个人有了信仰就会比较容易克服“坡度”、 “坎坷”和“曲折”的问题;如果没有信仰,一碰到问题,就很容易打退堂鼓;一遇到事情,就很容易郁闷;碰到一点压力,就会很容易抑郁;一碰到不顺事,就会不想活了——而且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最终也在于是否有信仰及其信仰的程度和力度。
一、在中国,社会主义还属于一个幼稚的新生事物
现实是,共产主义信仰在一些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党员身上的程度还在降低,力度也在减弱,高度也在下降,地位更在下跌,份量更在减轻。同样,在社会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数也在减少且减少的幅度较大。据分析,形成这种状态一般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世在19世纪中后期有关;二是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解散有关;三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借鉴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先进理念、标准和方法有关;四是与中国社会的人们接受了一些近代人类文明和理念有关。但要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至今还不到100年。它再成熟,也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还可以分为理论体系、政权制度、实践运动等三种类型。历史上出现过“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中国”的情况。但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很多人都很迷茫了,有一种悲观情绪不仅弥漫全球,还弥漫心灵空间,总觉得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已经不可能。其实,这既有可忧的一面,又有可喜的一面。可忧在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寿命还不够长。苏联的解体毕竟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解体。社会主义在苏联毕竟才存在了73年。但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这只存在了73 年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历史?这就很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琢磨。其实,认识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规律中得到启示。对一个新生儿来说,人们总是希望他能长寿、高寿、长命百岁。但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可以按照意愿来的,一般是会按照“平行四边形对角线”〔2〕的轨迹发展的,但有时还会出现一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可喜的一面主要是,相比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1天来说,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超越、跨越和飞跃,从巴黎公社71天一下子冲到了苏联国家的73年。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看到这个飞越。对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来说,第一次探索和实验就取得了这么大的飞越,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就很可歌、可喜和可贺。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可以突破社会主义73年的制度实践基因的历史纪录吗?虽然从目前中国发展的状态和态势看,并不存在这种不可能,但还是很担心。毕竟在当初,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模仿苏联而建设和展开的。这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遗传和继承了一些社会形态运行上的苏联基因和苏联机理。中央提出的两个100年奋斗目标虽然有很多动因和动机,但其中有一个动因和动机就是为了突破这个73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基因纪录。那怕只是突破了一年,也是一种历史性的成功,如同在百米赛跑中提高了0.1秒一样。因为里面有一种对历史的超越和突破。不要指望一个初生的、没有经验和不成熟的事物在第一个形态时就能永续发展。没有创新,任何事物都会被淘汰。但凡是创新都是有风险的。这里,商人的说法可以同样适用于社会形态的发展:利润越大,风险越大。相反也是,风险越大,利润越大。
现代风险社会,随处随时都是有风险的。我们现实中都是被风险所包围甚至裹挟的,而且是一层一层的、多层包围的和一阵一阵的。没有风险的事,现在几乎没有。但风险越大,利润就会越大。不要说金融的衍生产品有风险,房市和股市有风险,开车坐车也有风险,即使待在家里也会有风险。所以,“国家治理”也是会有风险的。对一个社会制度来说,精神食粮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物质食粮;理念的发展要重于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美国电影大片的作用要大于美国薯片的作用的原因——薯片只是一个口感问题,但大片所产生的是一个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甚至情感情绪归属的问题。
党中央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理念创新的成果。有一些同志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还多有疑义和疑问。其实,理论形成和提出的节奏越快,说明社会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如果一个理论100年、200年都没有变化,恰好说明社会就没有变化,或者说只有量上的变化。科学家已经说了,现在1年的发展相当于50年前 10年的发展。一个理论在现在贯彻和指导了10年,就相当于50年前贯彻和指导了100年。 不要再对新理论的连续创新感到惊讶。它说明社会又发展了——如邓小平当初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观点,发展到现在却面临了一个严重的“硬发展没道理”的问题。所以,中央先提出一个“科学发展观”,后来即现在又形成了一个“全面发展观”。其中,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全面发展”就是对“科学发展”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全面发展”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核和逻辑演绎的结果。但是,成长、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会有一个比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还要漫长的过程。越先进的事物,其成长期和成熟期也会越长,如同人比狗有一个更长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一样。
二、社会主义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不要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行简单比较。它们有不可比较的一面。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算起,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到现在还不到100年。但资本主义从尼德兰革命①算起已经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一个是10岁不到的孩子,一个是近50岁的老人,他们怎么能比?又怎么比?从智力、体力、经验看,10岁的孩子都无法跟一个老人比。小孩还在追求聪明,老人却在追求智慧了。但50岁的人距离60岁退休已经不远,只有10年。而10岁的孩子距离60 岁还有50年。小孩的优势就在于年小而冲动。老人的优势在于老成而智慧。所以,不要以社会主义的幼稚来否定社会主义还有远大的前程。幼稚、天真和纯洁是小孩的特点。老于世故是成熟了,但也快腐朽了。瓜熟了,也该蒂落了。随着成熟的到来,他的前途也没有了。“成熟和落后”、“幼稚和先进”形成了一组看似矛盾的概念。所有先进的事物基本都是幼稚的。所有成熟的事物基本都是将要腐朽的。瓜熟蒂落了,如果再不捡不吃,就要腐烂、发臭。问题在于,很多人把“成熟”与 “先进”混淆了。
对资本主义,中国是有过探讨和探索的,只是结局和结果没有走通和走好而已。中国对资本主义的探索最后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对社会主义,虽然走得很艰难也很艰苦,但毕竟走出了困境,走通了道路,走实了自信。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GDP总量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怎么看待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首先要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可以类比人生理上的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甚至老年期还有青老年期、中老年期和老老年期。社会主义其实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阶段。
马克思说过,人类有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把社会主义当作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列宁的功劳。其实,任何社会形态的发展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的传递和传承,如同每个人的发展都经过三个阶段一样——第一阶段是儿女和父母同吃同住同生活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儿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独立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儿女成家变成父母并与自己的儿女同吃同住同生活的阶段。资本主义也有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封建主义同时存在、矛盾和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自己独立发展和运行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1917年起与新兴社会主义同时存在、矛盾和发展的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时,一般是学习和继承的阶段;在第二阶段时,一般是创新和创造的阶段;在第三阶段时,一般是遗传和传承的阶段。由此再来看社会主义,它目前就尚处于一个与资本主义共同存在、矛盾和彼此学习但社会主义还弱小、资本主义依然强大的阶段。这是一个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或者初级阶段。不论是成熟资本主义还是不成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如果社会主义有问题,问题也不在社会主义,而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怎么就产生了一个有问题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诞生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已经步入中年;另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本身已经进入一个成熟及其平行和开始降落的状态。但从降落到衰落是一个过程。所以,社会主义诞生既是为了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也是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如同儿女既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但又超越了父母的基因。但资本主义也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不是也绝不是人类社会的最佳和最后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自有它的问题,但有没有发现问题,又是另外一个概念。如果资本主义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其实,人类社会还要依靠社会主义来继续发展,只是现实社会主义的状态还不能全部承担继续人类后续发展的重任。
在中国搞社会主义,虽然“特色”也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发展”。最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发展:一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要有特色,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相对于苏联来说要有特色。从细节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3〕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有些微区别的,它凸显了一个“发展”的内涵。其实,“特色”还是一种表象,是一种颜色,是颜色上的不同而已。其内涵还是一种 “发展”。所以,邓小平一直主张“发展是硬道理”,而没有提“特色是硬道理”。有没有“特色”虽然决定了能不能“发展”,但毕竟“发展”才是主要的和重要的。有发展,一定是有特色。但有特色,就不一定有发展。应该用“特色”来服务“发展”,而不是相反用“发展”来服从“特色”。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需要重新认识和创新
对“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给予历史的审视。对“社会主义”,最早的形态是“理想社会主义”。它产生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写过一本叫“The Republic”的书,就是我们现在的“共和国”。这个理想现在已经实现。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共和国”了。但现在并没有人说,柏拉图是一个理想社会主义者。其次是“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为主、为基础,欧文、傅里叶等描绘了一个更加理想的或者是超现实的社会主义。空想或超现实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目标,而在于实现目标的路径、工具和方法、手段及其主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的目标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还要更高。区别之大在于,他们找到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主体即人是无产阶级。但因为人员的素质问题,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至今实现得还不是很理想。
最近,“六法”——想法、说法、做法、方法、办法、手法的提法十分流行。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有机性和配合性的问题。现在,习总书记已经在“说法”问题上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就是用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概括他的想法,如扣子、鞋子、抓铁、踏石、滚石过坎等等,表达的是一种“想法”。其实,很多人信奉的“公民社会”也是一种“说法”。我们早在1954年宪法时就确定了“公民”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结果是,社会中的“公民”氛围现象一直都没有形成、出现和作用。百姓也没有形成一个自称或他称“公民”的习惯。人们之间以前彼此都统称“同志”,后来一般都叫“老板”,现在都在称呼“先生”、 “女士”。“做法”是把想法和说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主要是要落实在“做事”层面。“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做法层面上做好文章,实实在在地反对了“四风”问题。“方法”是一个常态的做法,“办法”是有问题出现后的做法,“手法”是注重技巧、手段的做法。科学社会主义在想法和说法上都已经很好,但在做法、方法、办法和手法上还有问题,主要是既还不确定也还不够成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在实践上已经没有问题,或者已经成熟。吃香蕉,如果不知道剥皮吃,会觉得香蕉很不好吃。其中,到底是香蕉不好吃,还是吃香蕉的方法不对?巴黎公社之所以只存在了71天,主要是“做法” 上存在了问题。“做法”脱离了当时法国及其国际氛围的具体情况。
现在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邓小平开始的。其实,“特色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特色的革命社会主义,二是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列宁之所以能在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就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成”的理解是创新和突破的。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里实现”的理论就是一个特色。但这个理论后来就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发展越不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发展潜力就会越大。关键是作为领导有否挖掘它的潜力。斯大林对“二战”取得胜利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最后是苏联红军攻克了柏林。如果当初按照布哈林“农民万岁”的思路发展下去的话,当德国机械化部队打进苏联腹地的时候,苏联是开不出2000辆坦克的,苏联就会亡党亡国的。其实,发展军事工业,必须集权。从落后赶超先进,除了集权还是集权。但集权不能集到一个专制的程度和地步。专制是集中的异化状态。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民主是高度发达之后的奢侈品。斯大林模式的结果是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但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这也应该列入“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围。
南斯拉夫的铁托是反对苏联模式的,毛泽东也是反苏联模式的。但那都是革命社会主义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把农民发动起来。中国革命早前也都是搞城市暴动的,所以革命四处碰壁。后来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胜利。这是特色革命社会主义的内容。以前参加共产党部队的很多人都是被国民党挑剩下来不要的。国民党军队招人是有招人标准的,要选那些有模有样的,有学历有文化的。但结果是,国民党看不上的人最后打败了国民党。这里有一个激励机制问题。应该看到,邓小平的思维还是属于老一代人的思维,基本都是一种特色思维。当初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的就是一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维来应对的。后来就是用这种思维,老一辈革命家又搞成了“两弹一星”和南京长江大桥等等大工程。
所以,做特色革命社会主义我们还是有一些经验的,但对特色建设社会主义确实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对革命社会主义来说,在遵义会议之前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但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还没有教训,还没有历史总结。由此看来,凡能形成“特色”,都是创新的结果。而任何创新又都是理论学习琢磨和经验积累继承的结果。而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之所以还没有形成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因为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既在理论上还没有参透悟透,也在实践上还没有彻底绝望。所以,邓小平的理论实际上是老一代和后一代的承上启下之点。他的理论既可以算“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也可以算“发展社会主义”的范围;既可算“革命社会主义”的范畴,也可算“建设社会主义”的范围。从“发展是硬道理”的经典话语看,邓小平虽然很注重“特色”,但更追求“发展”。在他的思维中,“发展”是目的,而“特色”只是方法;光有“特色”还不行,还要有“发展”;“发展”是内核,“特色”是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和载体;没有“发展”,光有“特色”是没有用的。具有“特色”就是为了推动“发展”。仅从这一点看,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理论应该归为一种“发展社会主义” 的理论。
其实,“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颜色。我们要研究西方的“颜色革命”。但颜色革命为什么总能成功,我们考虑不多。其主要原因是,那些“颜色革命”成功的国家并没有自己的主流颜色,最后就被那些乱七八糟的颜色裹挟了。“颜色革命”成功的原因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从内心攻破。你没有自己的颜色,你就很容易会被别人的颜色所裹挟,就会跟着别人的颜色走。中国的颜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颜色是什么?很显然,是一种红色。苏联解体的一个标志就是把红旗变成了三色旗。红旗让中国人很激动。红色不仅是中国的革命色,还是中国的传统色。我们有红旗,历史上还有红缨枪、红卫兵和红小兵,现在还有红领巾,文化上有“红包”。红色还是一种喜庆的颜色。传统文化中的“红包”就很好地体现了红色。
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发展了中国,而且也富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状态正在逐步地在中国形成。但它至今还很幼稚,到成熟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作者:黄建钢 来源:党政研究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