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6日,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换届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副处长王克梅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会议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了新的领导成员。会议选举姜琦任会长,冯绍雷、唐朱昌、赵华胜、李新、汪小澍、潘光、潘大渭、汪宁为副会长,杨烨任秘书长,增补强晓云、刘军梅、孙凌云、章自力为副秘书长。
在随后举行的例会中,与会者以“普京时期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评析与后普京时代俄罗斯发展走向”为主题做了充分的研讨。
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副主任张耀对普京时代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进行了评述。张耀认为,俄美关系从短暂蜜月走向第二次冷战边缘,由于西部巨大的地缘压力,俄罗斯在东方加强了与中国、印度的关系。在俄罗斯心目中自己永远是一个世界大国,这种认知与美国只认同俄罗斯是地区性大国构成了结构性矛盾,俄罗斯与美国在地缘上的争夺还将继续,并寄希望借重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与美国和西方抗衡。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宁就普京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作了阐述。普京思想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反对新自由主义,但又并不赞成社会主义。普京思想现已发展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其意义在于解决了国家定位、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丁佩华就俄罗斯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发表看法。复旦大学徐海燕对俄罗斯能源开发东向转移的历史沿革作了详尽的考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潘大渭从社会转型角度对后普京时代的经济、外交政策走势作了分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胡键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作了评价。胡健认为,中俄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稳定的双边关系。胡键强调要跨出两国关系的框架来考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强晓云对俄罗斯心目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俄能源合作发表看法。他指出,在俄罗斯,中国国家形象有下降趋势,认为中俄关系在由热变冷。关于中俄能源合作,俄罗斯的意图是为自己造势以创造竞争环境,因而俄方务虚胜于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唐朱昌认为应从中俄能源合作中引发冷思索。中俄关系仍停留在政治主导阶段,并不是经济占主导地位。从需求结构来说,中方的需求大于对方,被动性大。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有必要从高层交流转向稳定的深层合作。
作者: 王 前(作者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200083)本文来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