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关注东北亚安全形势 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

2023-12-10 22: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流动性过剩往往被看做经济过热的征兆,这种基于有效需求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消费、投资不足的金融主导性流动性过剩。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不同,这种流动性过剩带有外生性质,独立于名义GDP流量变动的存量过剩。有效需求的紧缩政策在消除存量过剩时伴随的将是流量的减缩。本文最后给出了不同于基于有效需求的消除流动性过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诊断;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0-0071-06


  以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剑教授为主编推出的新书《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彰显了他一贯的以经济哲学为指导的政治经济互融的研究方法。在安全领域的研究上,研究基础的改变和方法论的突破对于整个国际安全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何剑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研究,观点新颖,建树颇多,在应用中突出表现为对传统安全学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突破,这一突破把安全学置于政治经济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使得在传统意义上属于微观社会领域的非传统安全行为与在传统上属于宏观政治军事领域的传统安全行为通过市场机制结合在一起。


  东北亚地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是全球安全的热点地区,作为两极格局下对峙双方的力量前沿,不可避免地处在权力角逐和利益博弈的前沿地带。大国角力下的小小波折都可能形成东北亚地区的局部热点,台海对峙、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的喜马拉雅战争和中苏珍宝岛战争无一不是局部热点激化的表现。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将东北亚地区列为战略核心区,强化其在东北亚地区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逐步加强对区内主要国家的经济控制能力和能源约束能力,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的关切程度大大增加了。除了美国,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表面上看,尚可以以中、俄、蒙、朝为一方,以日、韩为另一方来进行大的“阵营”的划分,但实际上,每一个国家又有着特殊的利益诉求。俄罗斯对于东北亚输油管线的安排最终弃“安大线”而选择“泰纳线”;蒙古不断举行与美国的联合军演,在经济上更亲近带来巨额“无偿”援助的日本;中朝经贸关系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中韩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则不停地创造着新的历史高度;韩、日之间的领土、历史和文化冲突不断加深,与朝鲜间的民间和官方往来则日趋密切……。将这些矛盾归纳起来,再加上美国的干预和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则变得异常复杂而多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则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


  针对纷繁复杂的情势,该书首先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总体上的分析与讨论,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军事安全形势和机制,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和机制中的影响,以及朝核危机的爆发与解决。非传统安全选择目前对东北亚地区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地区经济安全与合作、能源安全与合作和环境安全与合作等内容,将局部危机拓进至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全层面展开研究,将问题的关联性复合性突显出来。以此为基础,概括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总体特点、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将安全合作机制的现状归纳为“方锥体”的运行格局;将安全合作机制的发展规划为“圆锥体”的运行模式;对安全合作机制未来的改进和简化提出了新的设想,即“箭体”和“旋转体”,并对未来地区核心与边缘化的国家做出了预测。


  在逻辑设计上,该书以朝核问题作为东北亚传统安全力量与运作机制的试金石――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区力量角逐的核心区,也是地区矛盾最集中的承载区,朝鲜核问题的出现,既有其问题的特殊性,也有其深刻的地区安全大国战略博弈的共性。该书在全面分析了东北亚地区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形势与力量态势之后,将东北亚地区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引入朝鲜半岛,通过朝核问题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大国战略均势、领土与地区热点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模拟了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基本环境,进而通过对六方会谈的内容与形势的探讨,完成了对问题特征性的解决;同时,也完成了对美国主导因素和政治、军事因素的基本安全形势与合作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成为未来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模式与机制的基本蓝图。


  而在非传统安全上,该书也选择了一个隐性的非传统安全力量的考量平台――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是通过国家间的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与统一以及产业调整为表现形式的,在其中,经济合作越紧密、合作范围越广,导致国际间环境问题转移或激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能源安全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就更为直接,能源开采、运输、储存、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可能带来对环境安全的直接威胁。这种设计,使得环境安全不仅仅是环境安全,而是非传统安全的综合载体。该书首先将环境问题上升至国家和地区安全的高度,并有针对性地对东北亚环境安全的挑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借鉴国际环境合作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东北亚环境安全合作的模式进行了设计,并根据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的基本情况做出了战略性的选择。而根据作者的分析思路,其在东北亚环境安全问题中所规划的策略和方法,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本书的最后,并没有试图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进一步融合,这种处理,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也保持了目前安全学理论中研究与探索的谨慎性。客观地讲,本书的相关结论对于我们观察现行世界热点地区的安全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目前大国角力的格鲁吉亚,也许建立保持大国参与和均势的中亚安全合作,比起北约(美国)与俄罗斯的直接对峙的中亚,对于我们的世界要安全得多。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何剑教授笔耕不辍,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作者:杨放,本文来自《东北亚论坛》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