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2023-12-11 22: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世博会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世博会不是一个城市的博览会,它更是全国的、全球的博览会。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代表着观众的热情,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历史动态。研究世博会,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来考察。只有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才能揭示世博会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世博会;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F116;K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4015810


  作者简介:乔兆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020)


  世界博览会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研究世博会,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来考察。只有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才能揭示世博会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


  一、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


  ナ澜缋史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纵向发展是指由生产力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形态依次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横向发展是指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与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体世界的形成。前者的作用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总趋势,后者的作用则是使历史逐渐发展为世界历史。两者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①。


  ダ史由分散发展转为整体发展,是逐步打破各民族各国家的闭塞状态,使世界各部分越来越紧密联系,终于成为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列宁也指出“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②。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结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结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ゴ永史横向发展的视角审视世博会,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世博会的出现与世界进入全球交往时代存有紧密的关联度。人类历史长河呈现的图景是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各地区各民族相互闭塞分散发展逐渐演变为相互联系整体发展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的漫长行程。世博会就是对世界历史这个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实现环球航行,海道大通得以实现,由此,世界历史从“地方性联系”逐渐向“世界性普遍性交往”推进,这是世博会诞生的条件之一。海道大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世界交往关系。“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②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获得新的拓展,由此推动人们对“世界”形成新的体验和得出与以往不同的观念。海道大通促使人类交往从前近代的局部的、间接的、偶然的向全面的、直接的、连续的层面发展。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冲击,人类对各地文明的了解和交流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15、16世纪以前,历史横向发展主要是采取各种非经济交往的方式(如掠夺、征服、战争等),在那种条件下,无法改变各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历史无法向世界历史转变。15、16世纪之交开始了以经济联系为主要方式的世界交往”。


  ト死嘟煌方式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促使了世博会这一新型交往平台的出现。“在历史上每一次交往的突破总是建立在交往工具和手段的技术革命的基础上,无论是技术的工具还是语言的工具,交往对其的依赖程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由英国而起的工业革命无疑是全球性交往与联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其成效很快获得了展现与证明。18世纪,人类社会在交往领域的重大变化发生在交通与通讯领域。交通与通讯革命始终是全球性交往与联系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到1851年,英国已经拥有22个铁路网络,铁路总长度约13000公里。尤其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的运输交通发展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交往物质载体的突破而促使世界逐渐走向整体化,举办世博会这样大型的国际盛会是不可想象,也是无意义的。“没有铁路,伦敦之外的民众不可能有大规模地参加世界博览会的机会。”


  ゴ送猓新兴的资本主义需要世界市场作为其成长的必要机制和条件。而商业活跃、视野开阔的大英帝国着眼扩大贸易、教育民众,世界博览会形式无疑就是绝佳选择之一。早期“博览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商业事件。它通过介绍新原料和扩大贸易、市场来促进生产,而新原料的广泛使用更能说明这一点”。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有效、和平交流的舞台,它的出现与这一历史横向交往的变更不无关系。世博会出现后各国参观者对展会上各地异质文化强烈的关注度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成为世博会直到现在仍为最具魅力盛会的原因之一。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随后又以英国为中心迅速推向整个欧洲。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政治、经济、技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展示工业成果、推广先进工农业机械、开启新的市场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在1851年英国首次世博会之前,以不同产业类别为专题的国家博览会已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欧洲国家出现,这些产业博览会除了商业、技术讯息的交换之外,均有着呈现国家力量的企图。


  为了与讲究“艺学日新”的英国竞争,法国率先举办了由政府主导的内国博览会。通过博览会,法国积聚了很大实力,博览会举办地巴黎也成功地带动了法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因此,促进了法国工业发展并将法国工业向世界宣扬的博览会得到肯定,博览会是产业成熟的关键这样一种认识当时在欧洲广为扩展,周围各国也纷纷效仿法国开始举办博览会。


  而唯一逆其潮流而行的英国,似乎也为了一举扳回过去在此方面的落后,于1851年在伦敦召开了世界上最早的万国博览会。


  ナ啦┗崾状卧谟⒐举行,还在于英、法两国对待自由贸易的态度不同。法国国内的商业团体与地方政府对自由贸易持反抗的态度。而在举行万国博览会之前,自由贸易已成为英国的国策。1846年《谷物法》与1849年《航海法》的废除,更象征了自由贸易的思维在国会的确认。可以说“自由贸易主义的世界观”和与其相关的“文明化”论反映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时代特质和风貌。19世纪的英国文化和思想受乐观的进步思想支配。翻看这个时期的论著也常常可以发现,维多利亚时期的人具有从进步的角度看待历史法则的乐观信念。与这些信念密切相关的是第一次伦敦大型世博会,它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作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在英国人乐观、自信和勇于竞争的精神感召下,英国人成功地把工业展览会上升为国际性博览会。正因如此,使得英国而不是法国成为了首次世博会的举办国。


  ゾ侔煺獯问啦┗岬暮诵娜宋锸俏多利亚女王的夫君阿尔伯特亲王,他具有一种与传统理念所不同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他于1843年任皇家艺术学会主席,在他和学会骨干亨利•科尔的领导下,该学会保持了举办展览会的传统。在他们的组织下,成功举办了1847年和1848年的工业博览会。1849年,艺术学会开始酝酿筹划规模更大的博览会,并决定根据法国模式,定于1851年举行全国性展览,并计划每五年举办一次。1849年,亨利•科尔前往巴黎观摩法国五年一次的国家展览,回来向阿尔伯特亲王报告说,法国当时曾考虑过邀请其他国家参展,结果因为害怕竞争而放弃了。科尔询问亲王,英国的展览办成国家级的还是国际性的,亲王明确提出了“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


  グ⒍伯特认为,艺术和工业创作并非是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利,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而世博会与之前国内产业博览会的最大不同之处即在于国家力量的直接介入。无论是英国、法国在前期举办世博会的竞争,还是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举办纽约、费城、芝加哥等博览会,都寄予了一个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争夺中心地位的冲动。


  ナ啦┗岫跃济全球化产生强大推动力。国际博览会的出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大对外贸易,博览会改变过去单纯的商品展示方式,采取样品展示、邀请专业贸易人士前来参展,进行期货贸易,以达到促进市场竞争的目的。


  サ诙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博览会重整旗鼓,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勃勃生机。当时世界著名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三大桥梁。“莱比锡博览会”在冷战期间为沟通东西方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前民主德国每年与西方国家达成的贸易额中,有1/3来自莱比锡博览会。博览会还为科技成果在国际生产领域的应用和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导致了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同在那次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升降机面世,给以后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深刻变化。在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产品与技术仍是通过世博会的宣传和介绍而被社会所接受的。


  ゾ侔焓啦┗幔有助于推动主办国经济、文化、旅游和艺术交流等的发展。世博会对经济和贸易的成果在短期内无法得到适当测量,但却能为将来各方关系和贸易创造良好环境。世博会还能促使商贸合同的缔结,其良好经济氛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举办世博会,还有助于推动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世博会上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结束后多被保留,成为社会、文化、科技、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时代印记,有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ゴ邮啦┗岬睦史和社会功用看,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还不限于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是范围远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正如恩格斯所言:“1851年的博览会给英国岛国的闭塞性敲起了丧钟。英国在饮食、风俗和观念方面已经逐步国际化了;它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我不禁希望英国的某些风俗和习惯在大陆上也像大陆上的其他习惯在英国那样得到传播。”


  ザ博览会机制引入中国,则是与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不断接触、交流的进程相伴随的。从1851年开始的近一百年间,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以实物参展、派员或组团参观的形式走进世博会。在眼界大开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进而萌发了学习西方、追赶西方的强烈使命意识。


  二、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纵向发展


  ピ谌死嗬史从分散向整体的发展中,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随着15、16世纪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从此,世界的整体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离开世界的整体发展,就无法把握世界历史进程。


  ナ澜绲恼体发展包含世界的一体化趋势和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两方面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世界的整体发展。而世博会正是汇聚展示这两种内容的大舞台。一方面,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统治的加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趋势日增,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密切,在经济生活全面国际化的基础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使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决定于本国条件以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各民族各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1851年伦敦首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但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世界十多个国家参展,期间还进行展品评比和工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从此形成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基本格局。


  ピ诰侔焓捉焓啦┗岬那耙荒辏阿尔伯特亲王对其目的有如下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在于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这点是无庸置疑的。这些变化都向着人类历史的伟大目标――人类的统一快速前进。近代的发明迅速地缩小了各国、各地域间的距离,世界各地旅行也变得异常便利。谁都有可能知晓并掌握世界各国的语言,思想可以迅速的传播。而且,被称为‘文明的原动力’的分工这一伟大的原理也进入到了科学、产业、技艺等领域中……各位绅士,1851年的博览会是人类伟大事业所取得的成果的生动展示,并提供了真正的试金石,更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的新出发点”。这个演讲表明了他的意图,对他而言这次博览会表明了各国对“人类统一”的实质性的结合,也展示了由分工所达到的人类文明的成果。


  ナ绿也确实按照他的意愿发展。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伦敦世博会在1851年5月1日开幕了。博览会的展示者大约1500人,一半是英国人,展示品来自40多个国家。展示品大致分原料、机械、工业制品和工艺品。当时关于博览会的评价很高,时人谓“万人狂热”。博览会在5月1日开幕之前就已经赢得了很多赞赏。1月4日的《经济学者报》发表“目前所取得的进步最好地表明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的评论,并断言“这次大型博览会是这伟大的半个世纪的终幕,也是即将来临半个世纪的出发点”。这里的“进步”在精神方面指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促进废止奴隶制的人道主义和宽容的宗教政策等,在物质方面指蒸汽机械在交通上的应用、电信的发明和机械的广泛应用等。据此报观点,无止境的进步是人类的命运。


  サ笔啦┗嵩诼锥乜幕后,有评价认为,“此博览会的目的是展示人类智慧征服自然的所有进步,如果掌握的资料没有错误的话,它使得各阶级的人都增大了知识面,扩大了兴趣范围,并拓展了新的利害关系。他们享受各国的款待并试探彼此的忠诚”。还有评论认为,“此次博览会是使人类脱离无知的各种进步的世界性集会”。博览会举办期间,维多利亚女王就衷心表白:在上帝的祝福下,我诚挚地与诸位一起祝祷,此次盛会能增进吾国人民之福祉与全体人群之利益;能激发和平与工业的巧艺;能凝聚世界各国间的关系;更能将仁慈上帝所赋予人的禀赋用于友爱与高尚的竞争,以促进全体人类的美善与幸福。


  チ硪环矫妫世博会体现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历史发展进程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是在内容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形式指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是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经济运动是基础)产生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种因素在起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影响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历史发展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无限复杂和曲折,使历史呈现千姿百态,产生无限的差异性,这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ビ捎谂分拮钕瘸鱿肿时局饕迕妊浚经济发达,因而也最先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逐步建立起欧洲世界霸权地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先进,工业技术领先,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与争霸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1851年英国首次世博会就是继承工业展览传统,借用这一新兴国际舞台显示英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实力的结果,这一国际性质的博览会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世界范围内的“博览会热”经久不衰。


  フ獗砻鳎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得到有效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时,博览会活动就有可能出现。世博会产生于工业革命全盛时期的英国,因为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和社会文化基础。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随之频繁。博览会活动有利于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功能。但博览会活动的举办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制度条件、政治环境和技术水平是影响博览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世博会不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但场内外间接的经贸交流十分活跃。各大公司也会采取多种方式展现其形象与最新产品。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和新产品等均借助世博会的平台向公众展示。正如那句著名的世博会格言所说,“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最新潮的产品和理念。


  ナ啦┗嵋蚱渲靼旃及计划的不同,内容纷繁多样。跨越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世博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改变了性质。世博会是反映一个时代文化文明、国际关系等一切事物的盛会,背负着随时代变迁而改变性质的命运。


  ヒ徽角暗氖啦┗幔是“肩负时代”的国际性盛会,举办伊始备受关注。人们通过世博会,对遍布世界的机械文明的进步更加坚信,并展望产业社会的美好未来。世博会促进了西欧世界与新兴世界美国、亚洲、澳大利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时期,世博会从形式上看,是以水晶宫及埃菲尔铁塔等大型建筑为代表的时期,是从仅仅在展馆中陈列机械及产品的“产业展”向有计划地布置大量的建筑、美丽的庭园、整齐的道路的新式世博会的摸索与发展的过程。


  ピ诹酱问澜绱笳狡诩洌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发达国家竞相扩大市场,努力开拓殖民地。此时的世博会浓厚地反映了殖民地政策,为市场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之后,世博会广泛汲取近代文化的成果,在展馆、展品以及展示技术上都强调艺术性,令人耳目一新。以世博会为平台,合理主义、机能主义的思想得以向大众普及,促进了产业与艺术的交流。20世纪30年代,世博会开始了反映东道主思想的尝试,表达了对国际协作、民族间相互理解及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此时,在交通、照明以及传达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博会在整体上得以统一化。


  ザ战是世博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二战以后的世博会,其思考的重心和讨论的焦点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炫耀辉煌业绩转向对“人道”、“天道”的思索和探究。二战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发展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一方面技术发展导致战争的破坏力,使得人们的认识从对人类成就的骄傲演变到对发展前景的焦虑;另一方面战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开始从技术主义层面的思考转变到人文主义的忧患。因此二战后的世博会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及与自然的关系,世博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就共同关注的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的论坛。进入21世纪后,世博会的主题更凸现了人类的发展和对未来前景的思考,世博会主题已经成为世博会的灵魂。


  ゴ送猓世博会的展示方式也有了飞跃进步。不仅展示产品,更在如何吸引参观者的兴趣及关注上进行创意竞争,巧妙运用透视画、动态展示、光与色彩的人工手法等发达技术。为了缓解参观者在巨大会场游览所带来的疲劳,设置了馆内铁路、汽车、移动式人行道等交通设施,同时增添一些乐趣。场馆计划囊括了所有包含这些要素的统一的整体内容,将世博会会场整体有机地运营起来。如今,世博会被称作“产业同文化的盛典”,拥有三种面孔:产业展、文化展以及这些统一起来作为人类盛典的一面。


  三、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ナ澜绮├阑岵皇且桓龀鞘械牟├阑幔它更是全国的、全球的博览会。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代表着观众的热情,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历史动态。


  ト死嗾是连续不断的文明交往,才从分散走向整体,进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宏大的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即“人类的现代文明,正在走向普遍的全球化”。《文明交往论》认为,“全球化的根本内涵是人类各种不同文明的交往”,是“与‘世界历史的转变’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而来的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趋势”。文明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一句话,全球化是一个不同文明多维交往的历史过程。这里的“多维”,不仅指交往的内容,还涉及交往的方式。所以,文明交往论所界定的全球化概念,大大提升了观察全球化的高度,从而能够使人们俯视人类文明交往的复杂而多姿多彩的全球化进程。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整体发展。马克思从整体性思维出发,深刻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整体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话题。


  ザ战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相继产生了130多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总和约占世界人口的74%。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直接影响到全球的发展,因而备受全世界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国民生产总值年增5%左右。但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完全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经济的增长甚至还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对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社会发展观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说明,社会的发展内含着经济的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结构各个部分的整体发展。


  ゼ于此,世博会开始立足于认知人类共同的问题,在新观点上体现其精神,以更为丰富的内容新生。20世纪以前的世博会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一方面以政治邦交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促进贸易发展和经济进步。进入20世纪世博会才有了“社会责任感”。二战时期的博览会和21世纪的博览会的观念虽然不同,但它们所蕴含的方法论取向却是一致的,意在追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海世博会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世博会理念,使世博会在主题演绎上日趋成熟。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和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现代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国际性盛会绵延不绝,然而,让千万人齐聚一堂,直接接触、娱乐、交谈、共同思考人类共同问题的平台只有世博会。现代世博会重视对人性的探究,不仅专家,也包括一般老百姓及儿童,它是一场全人类的豪华盛宴。


  ハ执世博会力求体现新发展观的主义和精神。社会的整体发展是人们在总结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它凝聚着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新思考,也显现出150年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新发展观不仅强调社会的整体发展,而且强调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发展观也非常强调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则进一步深化了以社会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观。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正当人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人类却又发现自己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耕地减少、人口膨胀、资源耗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社会进入了“增长的极限”。于是人们不得不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发展的模式。经过探索,在20世纪末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需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ノ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呼应的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不仅成了汉诺威世博会的一大焦点,也成为全球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汉诺威世博会之前,没有人会谈论环境改善、环境投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话题。这是德国第一次主办世博会,恰逢一个世纪的终结和一个新千年诞生的重要时刻,汉诺威世博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东、西德统一后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的现状,使世博会再次承担起解决人类文明所遭遇困境的神圣使命。


  2005年爱知世博会基本上沿袭了汉诺威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主办方组织了系列论坛,更多地从环境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长远的意义上看,汉诺威与爱知世博会系列论坛建立了全球对话的机制,通过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在智力领域对影响国际社会的各类问题予以关注和探讨,使举办国成为全球的焦点,从而扩大了世博会的影响。世博会论坛也逐渐形成了当代世博会的固定组成部分,为汇聚世界现代化潮流、会通东西方文化、建设世界新文明提供了平台。


  プ魑上海世博会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论坛是与世博会主题理念、思想成果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板块,它既能直接演绎主题,又是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集中体现。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这一核心主题,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论坛建立起世界各地的学术界、商界和政界的对话机制,从全球的视角审视“城市”这一主题,共同探索在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寻找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以向世界人民展示有关城市发展主题的人类文明成果,共同探讨人类的整体发展。


  ビ缮峡芍,世界走向普遍交往即历史横向发展促成了世博会的诞生,并对世博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世博会在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又推动着各种新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进而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特别在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世博会关注的重点,已经逐渐摆脱了原来那种单纯展示工业品和各地特产的状况,转向主要涵盖科技、人文和生态三大要素的综合性盛会。如今每五年一届的世博会使得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科技的突破和带来盛大的节日氛围,同时还是世界各国人民相聚一起,共同探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150多年来,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还是全球各种文化交流的盛会,形式多样的会议和论坛对于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了主题和主题演绎的概念。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但影响了世博会的延续,也使得战后的人们更多地思考文明和人性的主题:没有理性的引导,科学技术究竟将把人类带往何方?从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开始,主办方更多地考虑“人类和平、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人文精神内涵。以展示物质产品和技术为主的世博会,也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新型世博会,更加注重理念探讨,关注社会民生,强调人文关怀,主张为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ビ醒д呓“现代化”“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纵横发展相对应,认为无论从自身特定的内涵上讲,还是从彼此之间的关系上讲,所谓的“现代化”“全球化”也就是我们更熟悉的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从对概念的精准把握上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现代化说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从过去开始,延续到现在,还要延续到将来的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那就不可能回避时间概念。人类历史是按时间的一维性发展的,作为过程的“现代化”亦然。按照时间的一维性,工业生产力走到哪里就把工业文明带到哪里,而这种文明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则要和原有的文明体系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人类社会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的全方位的现代化。尽管它往往是借用“殖民主义”,以一种极其残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但客观的效果却是完成了“双重使命”。伴随着这一过程,现代化在地理上向全球推进。这是一个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所显示出来的轨迹,对于世界上任何地域的任何国家个体而言,它都是一个纵向序列的轨迹,不可能相反。也正是于此,“现代化”基本上也就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的历史。


  ス赜凇叭球化”,目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从15世纪开始的。狭义的全球化则是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变化的趋势。但“无论怎样表述,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不是新事物,而是从16世纪就开始了”,“假如我们将全球化与世界商品市场、通信技术的改善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最初事例可以向前追溯几个世纪”。也就是说,全球化也是一个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过程,是“某种从多个中心和发源地向外运动,跨越边境和边界的长期的传播过程”⑤。这难道不是“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吗?


  ダ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是物质生产的进步。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将“现代化”“全球化”比附过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表述:“现代化”制约着“全球化”。“现代化”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全球化”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历史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制约着它从民族国家到联结程度更加紧密的世界的“全球化”。


  グ儆嗄昀词啦┗岬睦史充分说明世界整体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整体发展的根本特点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使世界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20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是,各种矛盾斗争异常复杂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牵动整个世界、关系世界全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的世界历史就是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所构成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继续着上半叶已经开展的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世界的整体发展更为明显和加强,与此同时,世界各种矛盾和关系更加激烈和复杂,国际形势更加风云变幻。当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就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ザ世博会的发展始终与世界政治和历史演进相呼应。自世博会诞生以后,在19世纪后半期得到快速扩展,这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炫耀国力、在世界范围进行殖民争夺异常激烈不无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西方国家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殖民掠夺的交往方式也在加剧,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为止,正是世界政治的激烈争斗而致世博会频繁举办。作为世纪汇总的1900年巴黎世博会全面展示了19世纪的伟大成就,西方各国通过世博会炫耀一个世纪的进步,彰显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世博会也在加大世界范围内的交往,让世界各地的资源和科技发展能够一定程度的交融。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都对世博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战争频繁的欧洲举办次数明显减少,但世博会仍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就在20纪30年代战争笼罩的氛围下,世界并没有忘记对和平的诉求,正当人类面临着法西斯主义威胁时,世界呼唤和平的声音响亮地出现在世博会的舞台上。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就提出“通过竞争获取和平”的主题,希望各国以世博会作为平台展开技术竞争、经济竞争,以取代传统的军备竞赛,实现欧洲和平。


  プ芴迳峡矗由于战争等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世博会已经没有19世纪后半期的辉煌。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世博会也开始走向规范化。自1851年首届世博会举办后,欧美国家频频举办世博会,各类良莠不齐的世博会由于组织无序,损害了参展者的利益。为了对世博会的举办进行协调、规范和管理,1928年11月22日,国际社会在巴黎签署了《国际展览会巴黎公约》。国际展览会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协调和管理世博会的建设性公约,以其诞生为标志,博览会事业的制度化得以确立。世博会的制度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各国政府的理解、沟通和合作在国际展览会公约的制定和博览会事业的制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ザ战后世界政治上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为美苏两国掀起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冷战对世界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敌对与竞争十分激烈,但双方的和平式交往并没有停止,世博会的平台也成为双方主要交往渠道之一,双方在世博会上展开了各自的形象、影响等竞争。“从1958年布鲁塞尔博览会起,博览会和冷战时代的竞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也是博览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


  美苏两国在此后的世博会上都在争取自己的优势,使得世博会“成为宣传冷战的战场”,同时也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这一时期的世博会生动地显现了当时国际关系中紧张与和平的两面。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虽然还处于紧张状态,但没有大的战争,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速,这是人们对政治和人类未来的思考更趋理性、逐渐淡化意识形态纷争的结果,也是东西方通过世博会促进交流的作用。随着世界的进步和世博会本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各国举办世博会不再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其它国家和世界整体利益之上,而是有意无意地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总之,世博会的举办力图更加关注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问题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ニ孀攀澜缯治交往的不断加深,世博会也逐渐扩散到欧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首先在战后日本受到欢迎,日本在战后举办了多次世博会,随后也在韩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举办。近来,亚洲、东欧和拉美国家开始积极参与申请举办世博会。2010年以后,将有中东和非洲的国家参与进来。随着世博会的发展,这一平台将会得到世界更多青睐,也会在更多发展中国家举办,也将承载着更多历史和社会内容。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交流的全球化,民间团体、公司、城市和新兴地区的角色,在世博会的国家展示中也越来越起着关键的作用。未来的世博会将会不断向新的区域开放,举办世博会的机会将会得到更加均衡地分配。同时,通过依靠国际展览局98个成员国的团结和努力,世博会真正高效的国际秩序得以建立,在组织者和参展者之间建立一套赋予世博会真正价值的最佳纪律定会实现。


  结语


  “世界历史”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经过“转变”、发展而产生的,换言之,“世界历史”是“转变”、发展的产物。而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基于生产力发展之上的交往,其推动作用是极其明显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无论是中国人开辟的丝绸之路,还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都是交往这个推动力作用下的伟大实践。从历史作用上看,它们都是不同文化圈的互相交融、碰撞、吸收和影响,都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作为人类交往的最主要环节,世博会将社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质的飞跃。它将全世界各民族汇聚一堂,把世界连成一片。


  ピ诖艘庖迳贤甘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现今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可以看到,上海世博会和这场社会变革正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的世界历史的一种重大努力。所谓改革,就是要适应新的世界历史发展阶段,以现实的历史进程为依据,拓广其内涵,使之成为一种富有活力的人类活动方式。而所谓开放,就是要适应在多元相关中共同发展的新的世界历史阶段,解除以往的自我封闭状态,极大地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往,使自身呈一种良性的、最有利于发展的开放系统状态。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突破传统束缚,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扩展与国际交往的范围,从而实现由内向型的封闭式战略向外向型战略的根本转变,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汇到国际经济的宏阔体系中去。


  ダ史证明,任何国家试图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互相隔离的局面下发展其民族经济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国家的经济始终是并且必然是世界经济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既是由落后走向繁荣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理论所蕴含的逻辑结论。本文来自《世界博览》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