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就是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目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有理想,就有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就会用理想去规划指引丰富自己的生活。
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学阶段是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时期。可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根本就没有理想,缺乏信仰,心灵感到空虚和迷茫,学习因此缺少动力,生活也不够充实和快乐。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除平时做些细致的工作之外,就是利用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强化对学生理想教育。
一、巧用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尤其的新授课教学
开始以教师讲授为主,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进行理想教育渗透。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把理想教育巧妙地融入作者简介之中。如《藤野先生》的教学,其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青年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最终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阅读课文,大家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地发挥: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二、利用文本中人物形象,渗透理想教育
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很多人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人物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例如《日月》中的飞蛾、夸父、姮娥,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舍生取义,只为抗元。让学生了解他们追求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所做的不懈努力,从而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理想,不论怎样,也不能放弃自的理想,为了实现白已的理想去努力学习。
三、通过课外阅读,渗透理想教育
课外阅读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囚此,积极开展课外名着阅读活动,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学生,自我展示欲望较强,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这样既培养他们读和说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理想教育的熏陶,实现寓理想于教的目的。
四、举办小型故事会,渗透理想教育
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讲故事之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理想的熏陶。
五、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
每次作文前,可以对上次作文进行评讲,表扬一些作文颇具特色的学生,并在班上传阅他们的作文本。还可以在教室里专门开辟了评比栏,将优秀作文贴出来,供大家观摩,为学生树立新的进取目标,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有目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理想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靠一两节语文课就能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