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特点 (共2篇)

2023-12-11 2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目的就是增强高校的办学效率及增强高校的文化管理水平,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不仅可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且也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所大学的开始伴随着校园文化的产生,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多形态的文化集中现象。其实校园文化的本质与社会文化一样,都试一种特殊的文化总称,他不仅是承载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组成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综合来说,大学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以校园活动为基础,并伴随着大学特定的学习方式及校园精神,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文化素质为主的精神文化的集合。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1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

  大学校园文化深深的时代烙印就是大学文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这种时代性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我们可知,一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便是文化,形成什么样文化是根据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是一样的。大学校园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主体,大学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步伐。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并且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校园文化[1]。

  1.2大学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大学校园文化在形成、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其他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的,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社会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总体和局部、主流与分流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即受到其他文化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无法脱离社会主流文化,因为只有吸取社会主流文化的营养,才会使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又受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会渐渐的流入其他社会文化当中[2]。

  1.3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变换和创新的过程。大学校园文化的不断变化表现在有选择性的借鉴以往的文化成果;同时,在不断继承和变化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文化建设的创新,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比较明显的特征。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人才的载体,其任务和使命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的师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各地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吸收了各种不一样的文化,他们有能力开辟大学校园文化的空白白区域,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新型的大学校园文化。

  2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措施

  2.1创新校园的校风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主要有加强校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校风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学校特有的办学实践,是全校所有师生以及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并奉承的教学思想很行为规范,这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比较好的校风主要体现在师生的言行是否规范,学校的整体风气是健康等。学风是校风建设的重点,教风则是校风建设主要因素。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也是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3]。

  2.2组织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项目

  大学校园文化优化了大学教学育人的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多方位展开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是加强校园文化的必然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就是教育环境的一种力量,如何壮大这种力量,首先进行科技活动的创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使创新素质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从而更好的建设大学校园的文化。再次要从主体思想的展开入手,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扩宽大学生的视野,形成活跃多变的思维;最后要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感,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水平,组织学生进行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项目。

  2.3完善大学校园的基础建设

  完善大学校园的基础建设就是完善校园的物质文化,校园的基础建设主要就是指大学的设施和设备,这些物质条件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体现和反射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因此,首先要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不管是是从教学还是文化方面来说,图书馆都是传播知识、文化的主要媒介,也是校园建筑的重要项目;再次就是建设校园网络的信息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离不开网络;最后要加强校园的外部环境建设,好的大学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师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熏染大学浓厚的书香气分起到了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是校园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不一样的校园氛围,大学是学生形成自我良好意识形态的初始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对大学文化進行了分析,同时也给出了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创新校园的校风文化建设,改变原有校风的不良行为;其次要组织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要完善大学校园的基础建设,为大学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及校园文化。


第2篇:“博爱塑魂”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首先对“博爱塑魂”的内涵作了阐释,论述了其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构建“博爱塑魂”大学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以期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大学校园文化被视为高等学校的风骨,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高校的形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一、“博爱塑魂”内涵的阐释

  据华东师大陈崇武教授研究,《人权宣言》里面并没有出现“博爱”文字,1848年法兰西共和国的宪法中指出:“法兰西共和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信条”,这是“博爱”是第一次正式列入宪法条文,而这里的“博爱”只是资产阶级的装饰品。孙中山先生的“博爱”观是赞同韩愈提出的“博爱谓之仁”的说法,把仁分为救世、救人、救国,认为“其性质则皆为博爱”。

  博爱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精髓和源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博爱之都”南京,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单位。

  “博爱塑魂”是南京特师的办学理念,这一理论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磨练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这与南京特师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它塑造了这所学院独特高尚的灵魂。特师的学子因爱心而精学,因精学而成才,因成才而奉献。

  二、“博爱塑魂”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一)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古人云:“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说过:“我们必须博爱众生,这样一来不可能的事就变为可能”。这些都鲜明的阐释了拥有博爱之心,是为人之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博爱也显得不可或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博爱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有了爱,教育才有意义。正是博爱提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校园文化才得以不断深化、升华,教师本着爱心施教,学生伴着博爱之心成长。

  由此可见,无论是社会生活的为人之道、处事之则,还是校园生活中的学习生活,都被高度概括于博爱之内。博爱之心使学习者懂得求学之道,使为师者懂得施教之道,从而构筑了充满博爱情怀与高昂精神的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老师及学生们的生活领航。

  (二)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博爱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老师们要热爱每一位学生。

  南京特师每一位“最美特师人”都拥有博大的心怀,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始终本着一颗博爱的心谆谆教诲。都说博爱是教育者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博爱而聚人心,南京特师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莘莘学子们团结一致坚守着“博爱塑魂”的精神,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精神造就有博爱心怀的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创新因子的挖掘和培育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本阶级的东西。其實在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现在使用的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是一所大学前进发展的方向,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

  南京特师的校训是“博爱,求是,创新,自强”由此可见博爱之心是创新的前提。无论是手工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是校园文化的创新,只有拥有灵魂,才会促进校园本身的发展。博爱为校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激情,更加有利于创新因子的挖掘和培育。

  “博爱”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精神动力,促进其在更多更高的新层面得到发展和培育。博爱能磨砺学生们的创新意志,为学生们提供更大、更广的创新空间,激励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接受大学创新文化的洗礼,积极的加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去。

  三、构建“博爱塑魂”大学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

  一般来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生态文化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最终构成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

  (一)以“博爱塑魂”创造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担任着把学子塑造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发扬传承优秀文化的任务,融合了优秀校园文化的校园环境文化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和谐的大学文化,其本质就是倡导博爱理念,培育和弘扬博爱精神为核心的大学博爱文化。

  南京特师图书馆的百爱墙,是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墙上99个不同字体的爱,还有一个爱就在心里。爱心对特师的老师们最重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学生残健融合的人文环境。校园里能看到残疾人和健全人和谐融合在一起,盲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齐全。正是由于博爱精神的滋养,校园环境才会如此充满爱。

  (二)以“博爱塑魂”规范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博爱是大学生制度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大学制度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相对独立的自主运行的环境。

  南京特师的招生制度就充分体现了博爱,健全学生和聋哑等残障学生在同一个校园里,大家用手语可以毫无障碍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大家互相学习,健全的学生可以学习残障学生坚强的意志,残障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很多事也可以很好,可以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南京特师还把“教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康复中心,学校动员学生加入志愿者协会,弘扬博爱精神,办学目标更是突出表现了博爱这一精神,使南京特师的师生都有博爱的心怀,他们的爱心将会播撒在未来特殊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正因为“博爱塑魂”的精神使我们大学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更加规范,不断得到完善发展。

  (三)以“博爱塑魂”引导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在南京特师随处可见的就是围绕“博爱”开展的各种大小活动,学校全面的将“博爱”付之于行动。例如,学校组织了“寻访特教的足迹”、特殊教育博物馆文物征集实践团、“太阳花志愿者”赴景德镇聋人大学陶艺创业实践,还深入更多的城镇乡村,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贡献智慧,增长才干,将博爱精神拓展。南京特师还有最有特色的手语操,更加促进了健全学生与聋哑学生能够更容易交流。

  “博爱塑魂”精神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我们不仅拥有博爱精神,还把博爱精神付出于行动之中,使大学校园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

  (四)以“博爱塑魂”提升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

  “博爱苑”又称“南京特教学院论坛”,成立于2010年6月11日,是南京特师校友们自发创建和管理的我院非官方高校论坛。“博爱苑”以博爱塑魂为核心理念,努力打造成为南京特教广大校友最好的互动交流分享平台。论坛里的设置,以及校友们在里面的学习经验、事例的分享等等都没有离开过博爱,一直遵循“博爱塑魂”的理念。南京特师这样的网络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例如,南京特殊的官网,首页的设计多次强调“博爱塑魂”理念,内容更是鲜明体现这一理念。其次,南京特师公众号里有一个“最美特师人评选”栏目,最美特师人的老师们本着“以博爱之心,塑师德之魂”的信念,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拥有博爱之心的学生。南京特殊运用“博爱塑魂”使校园网络内容更加丰富独特,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五)以“博爱塑魂”促进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南京特师的校园绿化很美,尤其是校园里最有博爱特色的残障名人文化园。走进文化园领略到的视觉美感是那么的难以忘怀,残障名人的雕塑栩栩如生让你一次又一次为它驻足。然而文化园让你领略到的绝不仅仅只局限于這些外表。简短的残障名人的介绍,让你读着总有一种读不到尾的感觉。文化园所体现的博爱让无数人为之惊叹,博爱的核心精神把整个文化园衬托得更加别致,园里的一景一物把博爱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南京特师的“博爱塑魂”让一草一木茁壮成长,行走其中,不仅可以饱览一个个充满故事的名人事迹,而且能在自然界中让一切都在升华,赋予种种事物博爱的灵魂,让心灵得到爱的洗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