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2016-06-05 17: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个具有迫切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和重视,他于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强调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精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文教化、治国理政以及维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意义。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理应在新的起点上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


  一、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如今,我们正在开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中国以其用户庞大、复杂性高、充满变数等特征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指出,大数据使得人类有条件在广阔的领域和深入层次获取和使用系统、完整、全面的数据,探索未知领域的规律,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大数据时代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互联网和新媒体演变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点来做判断和选择,而不再像以往单维度传播。根据零点调査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比例高达97.9%;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大学生群体与互联网相互影响,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态。


  大数据时代教育科学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的变化和发展,每一位高职皖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认真理解、严肃决策的理性自觉。


  (二)大数据开启教育时代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教育被认为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教育革命性的变化正蓄势待发。


  为了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2012年参与了一项旨在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教育的计划。国内诸多高校也已着手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复旦大学与清华大学则通过追踪大学生的各种数据,观察其成长路径,在针对特定学生学习行为、考试分数的分析,针对教学教务管理所做的支持。


  专家指出,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比如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的教学、革新学生的学习。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慕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开放式网络课程横空出世,也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大数据助推大学教学改革


  有识之士预言未来的学习将是大数据驱动的新时代。网络将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每位大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则可以通过“反馈学习”机制,利用自身产生的数据研判并实时进行调整,持续改进自身的表现,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学情分析来完


  在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数据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这些都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形式化采集和描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宏大,因而在表现形式上也是瑰丽多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内涵特征如下:


  (一)以德为本的修身之道修身,是指修身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


  道德修养。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在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观念中最为看重。“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孔子要求君子在德性修养方面要做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知行合一”“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孝悌忠信”的齐家之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等为广大志士仁人所推崇。中华文明正因为有这些执着的精神追求而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


  (二)不争善胜的民本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挥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西汉时期贾谊提出了“夫民者,万世之本”,北宋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清代黄宗羲的“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无不彰显了民本思想,成为滋养后世以民为本实践的宝贵思想资源。民本思想源远流长逾千年,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作为治国的策略思想。


  (三)重义轻利的义利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奉行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价值观念,“义”是指道义,而“利”则指利益,一般多指物质利益。义利之辨,是贯穿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根本问题。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论语?里仁》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卫灵公十五》则有“君子义以为质“的记载。董仲舒强调“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突出道义,强调义重于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义利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141(四)刚柔相济的坚韧之道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即阳刚必须与阴柔适当配合。“刚”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易?乾卦?象传》最早对刚健自强的思想作了经典性的表述,其文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体运行,刚健不已,人的活动也应当效法天行之健,去积极进取。道家是讲“柔”的,老子认为人道应该效法“水”之性德,即慈柔、顺势、利物、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刚柔相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进取的坚强意志、拼搏精神与因性任物、顺时顺势而动的处人处世原则。


  三、大数据拓宽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大数据技术可以全程实时分析数据载体的博客、微博、微信、QQ、手机报和微讯,通过学情反馈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阶段性成果,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实现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动态管理。


  (一)运用“大数据”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


  距离国学课程离开中国课堂100年的当下,国内高职院校大数据应用传统文化教育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无比较成功的案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没有系统专业的教材、教法,没有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充足优秀的师资力量等一系列难题。


  与其他行业的大数据相比,传统文化大数据目前数据量比较小,数据噪声也比较高。如何在教育和传播的过程中,规避干扰性数据、无用数据的数据噪声,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精确传播”,是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数据标准化程度非常低。在教育路径的选择上,需要我们因时因地做出调整,更有针对性、突出传统文化内容的贴近性、普适性、可信性,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随着教育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深人发展,“大数据”必将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二)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大数据”传统文化教育


  慕课、微信、微博、QQ、手机报等形式新颖,沟通方便,操作简单,管理便捷的新媒体有望成为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后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在语速、视频时长、题库设置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群体的用户属性,透过“评论”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把握投放的课程与学生需求的体验是否匹配,通过改进传播区域、信息容量等,充分发挥即时交流平台的优势,从而整体提升课程影响力。


  手机报与微讯平台以“微阅读”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传统文化常识、各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同步课堂等丰富详实的传统文化资讯。学校和教师通过分析青年学生用户的点击量、话题的讨论、内容的转发等数据,有效找到学生用户喜欢的兴趣点和接受内容的方向,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传统功能,发挥青年学生自我引导的作用,采取若干新技术与新方式强力助推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用户使用黏度。


  (三)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大数据”转型展望


  我们知道,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性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大数据转型,深刻反映了网络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影响,传统文化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掘,这也促使我们关注和思考传统文化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问题。“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大学生正是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新的辉煌的生力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群体。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不断开拓创新,获得丰厚的滋养,坚持不懈地开展以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本根教育。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回应,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拉开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大幕。


                                 张喆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江苏南京21003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