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寻找自己的影子,谈写作的自主意识

2016-05-15 17: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提到写作文,很多孩子打心眼里不愿意写,每天的小练笔,我和课代表都像黄世仁逼债似的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一直热爱文学的我,对于自己今天所扮演的这样一个角色深感尴尬和悲哀。“新课标”指出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可是,为什么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又那么难呢?也许,孩子们丟失了自己的语言,因而,也丟失了写作的兴致。“样板文”做的多了,人就会失去热情和感性,在机械的操作中日益麻木。


  写作像寻求爱情一样需要创作主体的执着和痴迷,“强扭的瓜不甜”。有哪一个在文学上卓有成就的人是逼出来的呢?他们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不让他们说他们会非常郁闷,因为他们一直在说自己的心里话。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他们在我们的视野中成长,我们关切的目光无形中就给他们划定了一个圈,他们飞不出某种束缚,写作成了一种任务,不再是自己的心灵独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逼着学生写呢?这当然有着功利的原因--我们急着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于是,方法、技巧、套路蜂拥而上,一篇篇作文生产出来后,真正的佳作乏善可陈,就像喂了特制伺料的鸡,蛋越下越多,营养越来越少。在商业化的时代里,很多东西可以催生,可以量化,但文章不能,因为真情是流露的,不是制造的,否则就像假惺惺的肥皂剧,戏可以做得很漂亮,但不能让人很感动,更不能让人很深刻。


  要想让孩子写出有可看性的文章,就必须要让孩子说自己的心里话。这种心里话每个人都有一肚子,都可以书写成一篇篇好文章,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个人都有两套语言,-套是说给别人听的,一套是说给自己听的。说给别人听的,需要瘠假,需要包装,漂漂亮亮但是言不由衷;说给自己的,却常常是天然质朴、繁华落尽,但句句都像清泉跌落山涧引起心灵的回音。结果是我们很容易忘记跟别人寒暄了什么,但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留给自己的岁月回声。


  孩子们不会写吗?他们很会的!他们自己的留言册、日记本,他们互相交流的小纸条,其生动性往往超过交给老师的作文。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这些孩子们私下里鼓捣的小玩意个个都是精品(事实上即使名家也不可能创作的个个都是精品),但他们用真实的情感去写绝对是写好作文的正确途径。所以,我们鼓励孩子多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孩子从“应战写作”中解放出来去“享受写作”,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要想信他们,在该了然的时候,成长的过程自然会发出拔节的声音,不需要我们迫不及待地揠苗助长。


  当然,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野马脱缰,放任自


  流,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我们不去天天检查,让孩子写真正意义的日记,但我们要定期给孩子一些展示、交流自己习作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学会学习、学会表达。


  写作是个性化的活动,是每一个主体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理智与情感


  擦燃的火花,是鱼刺哽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所以,我们呼吁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允许他们“月下独酌”“起舞弄清影”,让他们的每一个姿势都扣击山川大地呼唤日月星辰,让他们聆听自然的天籁生命的回响,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徐艳霞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