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篮球教学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2015-08-13 09: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法,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目标,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增加人际交往的经验,提高适应社会角色转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篮球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篮球;体质;心理;社会适应;角色转换;全面发展
1.研究目的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健康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第一。未来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主要表现。未来社会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具有创造性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必定是一个教育过程。如何使人得以全面发展?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和解答的问题,也是教育界的追求目标,更是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国的体育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教学,强调的是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另一个时期是追求体质教学,强调的是课堂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注重实践;第三个时期应是改革教学时期,这一阶段已持续很长时间,改来改去基本是方法手段的变化,这种从一个片面转向另一个片面的作法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体育教学改革亟待需要的是升华阶段。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是方向性的东西,是时代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而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与课余文化生活中,已成为增进健康的身体教育手段和贯彻德、智、体、美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篮球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撰写过程中查阅整理了大量关于篮球教学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专家访谈法
  对各高校的一些资深篮球教授,专家进行电话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篮球运动能增强体质
3.1.1  促进身体形态的完善  
  篮球运动对骨、关节、肌肉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参加篮球运动,使骨表面的隆起更为显著,骨密质曾厚,管状骨增粗,骨小梁配布更符合力学规律。经常参加篮球运动,能增加关节的稳固性、以及增加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最为明显,使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加大;肌肉中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以及毛细血管数量和分支增多,血液循环加强;还使肌肉膜结构的结缔组织增厚,肌肉中运动终板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改变肌肉形状,从而改善人的身体形态。
3.1.2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人的运动能力主要是指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的从事走、跑、跳、投等各种运动能力,同时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技术所组成,在比赛中以争夺球权为手段,以投篮为目的进行竞赛的,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基本素质。
3.1.3 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经常从事篮球运动,使心肌增厚、心腔扩大,增进心的工作能力,使心脏工作时出现“节省化”现象。有研究表明,运动会对血管壁的结构,心脏和肌肉的毛细血管产生有利于器官供血和功能提高的影响。运动有利于加快人的胃肠蠕动,新陈代谢加快,消化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有助于改善人体酶的活性,提高对食物的分解、消化和吸收能力。
3.2 篮球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健全
3.2.1 培养现代竞争意识
  竞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团体精神、集体合作和竞争观念是篮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无论是竞赛或教学都能通过篮球运动的特点来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不相让的竞争意识。篮球运动又是一项比技术比体力的竞争,不讲资历,只论现实;不讲门第,只讲规则。这就要求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竞争,从而增强了参加者的竞争意识。
3.2.2  把握全局与局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把握了全局,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协调和处理各个局部的关系;只有通览全局,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的高度上来考虑,才能加深和提高完成局部任务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驾驭各个局部,不为一时、一事等暂时的利益、现象所左右。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不是孤立的整体,是由不同部分组成。要实现整场比赛的胜利,就要依赖于各个部分的问题的解决,每一个计划、方案也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技术、战术去实现,由具体的局部去完成,这就培养了人对全局和局部把握的能力。
3.2.3  提高抗挫折意识
  篮球比赛在紧张激烈的情况下进行,它要求队员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与对手竞争,由于竞赛中心理压力大,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通过这种磨练可以培养队员良好健康的心态,使队员具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保持心理控制的最佳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作为一种竞赛,队员会经受各种考验:失败的痛苦;比分落后下的焦虑;对手的粗野行为;裁判员的误、漏判;以及观众的喧闹、喝倒彩等等。这就培养了队员的抗挫折的能力,不然的话,比赛就会失去控制,更不用谈胜利立了。队员应该明白只有在困难情况下保持积极的增力情绪,才能集中注意、排除干扰、沉着应战去争取最后胜利。
3.2.4  促进学生和谐意识
  篮球运动发明之初就明确提出该运动是一项文明的运动,规则的改变不断规范着人们的运动行为,通过规则的界定和长期运动实践中所建立的行为准则,篮球运动在形势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公平、合理原则,使运动更加和谐。公平竞赛原则,本是人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的反映,人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创造成绩受奖,违反规则受罚,这就增加了人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行为的自我控制力,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3.2.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篮球运动本身是对抗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既要有广阔性,又要有深刻性;既有高度的灵活性,又有准确性。思维的积极活动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及战术的灵活运用,三者紧密配合方能准确、迅速地判断比赛场上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善于与对方 “斗智”,实现个人和全队的战术意图,争取比赛的主动性。这说明,篮球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重视篮球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篮球教育促进人的社会适应性
3.3.1   篮球教育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际交往使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情感,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情,和谐合作,促进事业成功;或彼此满足相互的精神慰藉,实现自我价值,增加社会群体的聚合力。篮球运动或比赛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可以是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联系与交流,队员扮演的角色地位经常发生变化,人际关系更趋复杂,这正满足了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对今后进入社会,和社会人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3.3.2 篮球教学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的能力
  社会角色,即有着特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人。在社会结构中,需要有各司其职的多种社会角色。篮球战术教学、比赛中,连续换位,主动进攻转换进攻的各种阵势都需要运动员从球场的两边来回移动,当某一名后卫向篮下运球时,另一后卫则须向前锋的位置移动,为前锋做掩护,然后切入到篮下或者切入到一半再返回前锋位置。因而,内线位置的交换使内线防守队员不容易形成超前防守,而干扰传到篮下的球。像这样的各种战术,都要求队员在场上不断的变换位置,充当不同的角色,这就要求学生适应角色的转换。在篮球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得让学生在比赛中扮演超出本人能力的角色,如让替补队员充当主力、让一般队员作决定性最后一投,这样能够提高本人的自豪感和自觉性,刺激本人通过加倍努力去获得成功。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通过篮球角色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这有利于能很快适应生活中各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如从学生变老师、从工作到失业、从普通工人变领导、从中老年到退休等。角色转换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生活能否正常有序,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如果过渡不畅,角色生活方式迟迟不能建立,会给人的心理、行为甚至其家庭、社会造成痛苦和困难。所以,篮球教育对角色转换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4.1  篮球是以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所构成的体育运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完善人的身体形态。
4.2   通过篮球教学可以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开阔人的思维,提高把握全局与局部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4.3   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促进人际交往,有利于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
4.4   建议今后的篮球教学,应该构建一个以科学的技、战术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发展人的体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人际交往,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吴建伟.“以人为本”提高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质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2
[5]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D].清华大学,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