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体育课教学较之其他课程,由于运动量较大,相应带来的意外事故伤害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所涉及的田径、体操、球类课上经常出现的擦伤、挫伤、拉伤、骨折脱位等;游泳中的溺水事件;郊游中的摔伤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火灾、触电、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如果发生在课堂上,体育教师首先责无旁贷地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以及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技能,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从容镇定地面对从天而降的意外之险,并在学生头脑中常备一根安全防范的弦,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保持高度警觉。对突发事件拥有相应的急救常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临危不乱、冷静科学地抢救运送伤员。此外,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教学中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必须结合体育课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救护措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实施正确的救护,为自己或他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悲剧的发生。本文从体育课教学角度谈谈进行救护教育的时机和方法。
一、田径课上的救护方法教育
田径课上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救护教育。当学生在做跳跃、跑动等动作时,偶然扭伤踝关节,教师首先让受伤学生将脚放在冷水中进行冷敷。这时,许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解释原因,而且要求受伤学生24小时后才能对受伤踝关节进行热敷及搽打药酒。只有这样做,受伤踝关节才能最快恢复。但是现实中很多人遇到封闭性损伤后,立即用药酒抹,或者用热毛巾敷。其实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不明白封闭性损伤时,很多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淤血,当受伤后立即进行热敷反而使受伤部位开放的毛细血管增多导致伤势加重。如果对受伤部位立即进行冷敷,可关闭大部分毛细血管减少出血量,并且起到止痛效果。24小时后进行热敷可加快血液循环,以加快淤血的吸收,使受伤部位尽快恢复。
二、利用体操技课对学生进行救护教育
在学习前滾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等动作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和示范预防摔倒的救护措施。在摔倒时,不管向哪个方向或以什么样的姿势摔倒,都要设法降低身体重心,立即屈肘,上臂内收于体侧,前臂和手紧贴胸前,,低头团身收腹,以肩背着地前顺势以滚翻缓冲。还可在垫上专门练习摔倒时的快速团身缓冲动作,提高摔倒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利用体育游戏了解脱臼和骨折的诊断方法及救护方法
在体育课课上或日常生活中,脱臼或骨折的事故经常发生,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利用抬“木偶人”游戏,学习现场诊断和搬运方法,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赢得救护的时间。做法如下:第一、讲解诊断方法,例如:发生意外事故后,首先保持冷静,先检查清楚是属于脱臼还是骨折,如果关节变形感觉剧烈疼痛说明是脱臼;要是伤处有剧烈疼痛患肢丧失正常活动功能并成畸形、有肿胀有压痛说明是骨折;第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固定和搬运伤员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友好,要求每一位学生做一次救护者和被救护者,使全体学生都懂得现场处理和搬运的方法和步骤,并在比赛中要求救护者边做救护边讲解动作要领;第三、注意事项:如果是轻度脱臼,可以现场处理,用推拿的方法复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先做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要防止乱拉、乱动),再请骨科医生诊治;如果是骨折首先应注意保暖、止血、止痛、防止休克,然后包扎固定及时送医院治疗。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包扎和搬运救护者必须做到逼真而且准确。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救护受伤者的方法和步骤。
四、利用室内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救护教育
在雨雪天气里如果没有条件上室内活动课,可以改成室内理论课,给学生讲一些救护知识和预防措施。例如:对中暑者的处理,首先立即将中暑者放置阴凉处;其次让患者仰卧垫高头部、解开衣领、放松腰带,使呼吸通畅。如果体温过高,可以用酒精擦拭额头及全身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还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救护教育,如播放怎样抢救溺水者、触电者的幻灯片、录像或视频等。另外,也可以利用交通交通事故挂图和出黑板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规则的强化教育,以及防火和救火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等等。在做到以上几条的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和理论考核等形式,来检查学生掌握方法的正确性,增加学生救护知识,巩固这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救护方法,小则可帮助伤者尽快恢复健康,大则可求人一命。学生掌握了此类知识,也为下一步在体育课上教师处理紧急情况培养一些帮手,把伤害事故的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救护教育是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把一切损伤事故和偶发实践控制在最低限度,安全防范的警钟要时时在学生头脑中敲响,不要因一念之差而发生让人终生后悔的事。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作者: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