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分类和学科属性问题,恩格斯有过精辟论述: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在这里。体育经济学在整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它的学科属性问题从体育经济学产生之时就显得异常重要。因为体育经济学学科性质的归属问题是制约体育经济学科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直接影响着体育经济学科的科学发展。
体育经济学从总体上说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无论说它是介于体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还是说从体育学或是从经济学这两门社会科学分化出来的,基本上大的学科门类已确定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
在具体内容上,体育经济学把体育学和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化与综合并进,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在这一点上,对体育经济学研究的认识基本一致。但要具体分析研究体育经济学科的属性,就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与理解。不同的意见虽各有道理,但事实上的性质差异决定了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1.关于体育经济学科属性问题的三种意见
1.1 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
正在成长的体育科学体系包括众多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案。根据最权威的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andcodeofdisciplines)正式将体育学列为人文社会学类的划分中,认为体育经济学归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这种认识在体育理论界较为认同。
在体育经济学产生发展之初,这种意见应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体育经济研究领域的深入,囿于体育学科的发展,使得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1.2 具有经济科学的属性
体育经济学主要是以具体经济部门或单位为研究对象的部门经济学或专业经济学,同人口经济学、交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一样应归属于经济科学中的应用经济学范畴。因为经济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家族,包括一般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层次,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前者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分析,后者则长于在既定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分析。
该意见的科学之处在于,经济学科本身已是一个比较成熟而庞大的学科家族,体育经济学在其所包含的理论与应用两个层次中应该能够找到合理的位置,即同交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一样应当归属于经济科学中的应用经济学范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体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在经济学这个庞大的学科家族中,却没有体育经济学的一席之地。在其中经济学45个二级学科共166个三级学科中没有体育经济学科的影子。
1.3 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
它是经济学、体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科学,基于这种交叉性和边缘性特点,主张目前不应急于把它隶属于某种学科领域,这样反而更有利于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吸取相关学科与领域的研究成果。
如同关于体育本质的讨论在今天不可能达到共识、将来也不可能达到共识—样,关于体育经济学学科属性问题的上述几种看法和意见虽没有完全取得共识,在现阶段也并没有阻碍本学科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兴起和发展应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结构以及学科属性,同时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随着这些宏观背景的变化,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明确体育经济学科的归属问题,这样有利于该学科从更为前沿、更为专业的角度去深入探讨体育经济学的学科概念和体系,完善学科的体系结构,扩大研究范围和强化理论基础。
2.隶属于经济学科体系的理论分析
虽然在我国国家标准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划分中,目前并没有体育经济学的二级甚至三级学科位置。但从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本研究认为应当隶属于经济学科体系,具有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体育经济学作为一门部门经济学或专业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理论依据。
2.1 经济学科的显学地位有助于体育经济学的发展
关于经济学科的显学地位之说,近些年来已多有定论。其理由大致有三:首先,经济学主要以数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又倡导实证分析方法,使其较之其他人文学科更具有可证伪”的科学性质;其次,还在于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以其辉煌的成果不断地渗透其他学科地盘,经济学的武器”所到之处,几乎都令其他学科俯首称臣;再有一点,就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以1773年亚当•斯密的賴富论》出版为标志,至今不过二百余年的历史,但其学科体系却日渐完善庞大,且内部划分、分类相对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之经济学学科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andcodeofdisciplines)将经济学划分为45个二级学科共166个三级学科,足见其学科体系之庞大。
体育经济学最初由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产生而来,在其发展之初借助体育学科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体育学科的不完善性或者地位的从属依附性,使体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从属于经济学科体系,在其可证伪”的科学性质的基础之上,结合成熟而完善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工具,借助日益庞大完善的学科分类经验,势必会使体育经济学的发展如同诸多经济学的二级应用经济学科一样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2.2 从经济学科发展历程来看,体育学同政治学、社会学等将会成为其应用学科
借助经济学科的发展,体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更广泛、更深入、更前沿。托马斯•罗斯基指出:把经济分析真正结合进自己的工作知识范围的历史学家将会有望得到经济学家的热情回报。”
“从经济学视野出发,常常能够组成意想不到的联系。发现新的有利论点,促使历史学家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提高自己的资料价值……即使缺乏统计资料,经济学理论也能为组织历史分析提供有效手段。”当然,经济学在进入其他学科领域影响改变其他学科的同时,也在改变、发展、完善着自己。事实上,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已经分化成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方面。理论经济学正在变为一种通用的人文基础学科,而诸如政治学、社会学和法理学等都将是应用性学科,体育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这种学科分野目前还不是现实,但随着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终究会实现。
2.3 体育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理论
国内外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都体现了这一点。
西方体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许多观点,如关于教育、卫生保健等人力投资是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关于重视人的素质、劳动力质量的观点;关于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观点;以及关于体育投资会加大教育或其他投资的收益,从而提升人力资本即体育人力投资经济效益的观点等,无不体现了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体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较早研究体育经济学的前苏联,在体育经济学教材中也明确了体育经济学理论方法问题,开明宗义地指出:体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分析方法为经济学分析法。即使在近期的西方体育经济学研究中,涉及的经济学领域也多为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和劳动经济学,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体育经济学赖以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和服务产品的理论;社会生产目的和实质的理论;社会需要和层次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物质利益原则和社会分配原则理论。
无论我国的还是国外的体育经济学研究,以及体育经济学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告诉我们其研究理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理论。
2.4 国内外体育经济学教材的结构体系
就目前国内外一些体育经济学教材以及体育产业经济研究方面的系统研究论述或著作来看,其结构体系显示了与经济学研究体系的高度相关。
国内外体育经济学教材的共同点在于:体育经济学研究内容和体系与经济学研究体系的高度相关。无论是绪论或者导论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体育领域中的具体经济研究内容,还是实践领域中所涉及之经济问题,无不体现和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国内外体育经济学教材最大的区别点,也是体育经济问题研究具有本质性区别之处是:国外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经济学问题,即研究的是经济学问题,只是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现象来注释和阐释而已;而国内的体育经济学研究思路是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这种区别的本质还在于:在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初期,国内的研究思路对于发现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而如果深入、发展下去,国外体育经济学研究思路将能够体现一定的优越性。
3.小结
体育经济活动、现象、问题作为在整个体育活动和经济活动历史中发生过作用、还将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种特定社会存在,长期以来没有被纳入到经济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中,不仅是对体育经济学科发展的一种瓶颈制约,使其研究难以深入、系统,更是难以全面、准确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一种遗憾。解决这种遗憾可以有多种途径:从学科理论研究出发,可以将其列入经济学研究范畴,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现象来揭示、阐释经济学规律;从完善教材体系入手,可以利用现有成熟经济学教材结构体系来系统规划完善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此外,从国家标准的学科划分,也可考虑体育经济学的二级经济学科位置问题;甚至从社团组织管理角度考虑在经济学学会下属分会组织将体育经济学研究会列入,相信对体育经济学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将体育经济研究纳入经济学科的研究体系或真正进入其相关研究领域范畴,将是揭示经济、体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更准确和全面地阐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及完善其演进的动力机制。从体育经济学的经济学科属性角度入手,可以比较合理地确立体育经济的研究思路,从而构建和完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最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体育、经济,更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王子朴(博士,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北京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