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从高校体育看中国体育教育

2015-09-11 08: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但是学校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是不够强。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的体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何谓“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充分说明体育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的骄傲,51枚金牌,充分彰显了国人的实力,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崛起。但辉煌之余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中国的体育事业真的崛“起”了吗?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备受关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各高校都设有体育这一门课程,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分数才可毕业,这无疑体现了学校对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视,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强健体魄,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可是大部分人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而只是将体育这门课程作为一个“拿学分“的平台,学分修满了就算完成任务了。体育成了一门辅助课程,学生成了一个被动的接受体育教育的群体。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主动去进行体育运动的。例如高校女生中的“减肥现象”,或是为了参加一场比赛,但这实质上仍是把体育作为一个实现短期目标而“被迫”进行的一项工作。目标一旦达成,或是在预定的期限内没有达成,其主体就会失去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这就完全偏离的体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大说特说体育的作用与意义,却很少人真正的加以重视呢?我想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我们得从体育本身来看。体育运动有益于人身心的发展,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延缓衰老,同时参加体育运动,在精神上可以让人们得到一种放松,以缓解学习或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使人们身心愉悦。可是体育运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运动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人因一时看不到效果而半途而废。
  其次,主流意识的影响:读书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人们普遍的想法。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父母老师重视的都是孩子的文化科目的学习成绩,很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在体育方面的取得好成绩而大加夸赞。相反,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数理化、政史地的家教也是供不应求,可是却很少看到有招体育方面的家教的,也许我这样说还会引来别人的笑话。不过,这确确实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再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吸收有所欠缺,大多高校体育专业的高端人才匮乏,或人才得不到重视。更别说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在体育方面得不到一定的引导,因而也就逐渐失去兴趣,缺乏那方面的意识。
  最后,体育设施不健全。学生体育运动缺乏场地、缺乏运动的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不可能都跑到健身房去进行体育锻炼。
  这所有的问题从根本上看,还是一个意识的问题。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国家,我们都缺乏一种意识,一种体育运动的意识。虽然我们总是讲运动能强健体魄,但我们却因为种种原因、种种借口而把它丢弃一边;虽然我们总是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体”字总是落后了。
  我们该怎样去反思?林书豪的横空出世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林书豪(Jeremy Shu-How Lin),1988年8月23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主打控球后卫,身高191厘米,体重91公斤。祖籍福建省漳浦县,祖辈移居台湾彰化,父母1977年移民美国。林书豪毕业于哈佛大学,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取得常春藤联盟分组冠军,进入NCAA64强,后来与金州勇士队签约,成为自1953年后首位进入NBA的哈佛大学学生;首位进入NBA的美籍华裔球员。2011年12月,先后被金州勇士队、休斯顿火箭队裁掉。2011年12月27日,他签约纽约尼克斯队。
  这是百度百科对林书豪的解释,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但他却能在体育方面也有如此造诣,这在我国是很少见的。这主要归功于美国“体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让学生有了在体育方面发展的空间,而我国正是缺乏这种机制。“乒乓皇后”邓亚萍向中新社记者谈起青少年体育教育时表示,培养“中国林书豪”,须建立多层次“体教结合”的学习训练机制。
  “我自己便要求儿子练体育。”在看到许多朋友教育子女的情况后,她没有强求儿子打乒乓球,而是鼓励儿子按喜好练体育,“儿子练的是跆拳道。”  这与林书豪父母的育儿思想异曲同工——林的父母是台湾人,也曾逼着孩子刻苦学习,但后来花钱为儿子请来了篮球教练。“小时候胖不叫胖,家长不一定这么着急。”邓亚萍主张,即使竞争压力再大,青少年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一个全面的人不能只会读书。林书豪通过美国体教结合体制成功,邓亚萍表示认可。她同时称,体教结合在中国已尝试了很长时间,但不够普及。
  中国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的重新认知,要做到真正地将“体”纳入人才培养的标准中,体教相结合,而不是把体育作为一门辅助学科,要让体育得到学生们的充分认知与重视。积极宣传体育运动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定期组织体育运动比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做的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学生的体育运动得到正确的指导和保障,从外在方面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内外相结合,从意识与物质方面加以保障,逐步推进“体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虽然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但相信中国的体育教育会有那一天的。“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中国体育教育正肩负着这巨大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