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对大学生兴趣选修课教学与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与方法手段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其教学效果和健身价值;以及二者结合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健身、终身体育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兴趣选项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体质
体育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我国当前高校体育课教学,在教学目的上,过多地强调体育基础理论、技术技能,追求近期效益导致大多数学生课外活动不能坚持。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兴趣选修课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内容上又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课指导,所以在开设兴趣选修课的同时给学生以“健身运动处方”,对良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对提高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我们构思一种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专项教学法:即学生入学后依学生体质、兴趣并结合我校体育设施、教师专项特长等条件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使学生在两年体育学习中基本掌握一项体育内容。第二部分,即在第一阶段基础上,通过“健身运动处方”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1年10月在安阳工学院2010级篮球选项课的两个班进行教学试点,2011年开学后,通过二次体育教学课对这两个班同学进行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测验,内容包括:台阶实验(20分);1000米跑(20分);50米(30分);立定跳远(20分);坐位体前屈(30分)(测验成绩略)?
1.1 测试成绩分析?
在五项测验之中成绩有一项低于10分或15分则为不及格。以这一标准衡量,两个班122人中有32人五项达标项目成绩至少有一项成绩低于10分或15分,即有32名同学未达标。五项指标中达不到10分或15分的项目主要有50米跑、1000米跑、台阶实验。因此将?以上三项指标作为身体素质练习重点。
1.2 成绩差的原因?
1.2.1由于高中三年级迎接“高考”,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受到影响,是造成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2.2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
2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依据测试的结果,将2010级篮球选项课的两个班,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作为对照组。二班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进行,一班实验组首先在体育理论课上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讲授。使同学们明确如何在体育锻炼中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时间、频率。如何自己开《体育运动处方》。并经常结合篮球项目传授有关理论及实践方法。课外,教师还对同学课余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在课上、课下由教师向学生按个体差异开出不同运动处方。?
2.1 强化身体素质处方
2.1.1强化全身耐力的处方?
1) 持续练习法—采用慢跑、篮球的步法练习,以脉搏在120次—130次/分的强度,持续时间20—25分。
2) 间歇训练法——间歇时间以脉搏来确定,用比持续练习法强度稍大一些的强度:150次。170次/分,跑1—2次之后休息,反复进行6—8次。
3) 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采用12分钟跑的测验以检验本人锻炼的运动处方,并及时修正。
2.1.2 强化力量的处方
内容——说明与教学
频度——隔日进行
强度——最大力量75%—80%,每组做7—8次,每次练习做4—6组。
间歇——每组间歇1—3分钟放松肌肉运动部位
练习方式——用杠铃、哑铃、拉力器和其它健身器械,进行多种形式的力量练习。
增长肌肉力量的练习,隔日练习效果较好。实践证明,要使胸围增加10cm,至少要坚持10个月左右系统锻炼。
强度,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均需以最大力量的75%—80%为负荷标准,这样才能动员更多的肌肉单位投入工作,从而使肌肉产生较大的工作强度,加大肌肉的能量消耗,获得超量恢复。
2.1.3 强化速度的处方
强化速度的处方多用30米、50米、100米加速跑。进行数组,每组间注意休息调整,不使过于疲劳。
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体质达标成绩分析如下表:
表1
内容 | 一班教学前 | 一班教学后 | P |
50m | 24.337±0.516 | 26.365±0.402 | 0.04 |
1000m | 13.258±0.721 | 17.291±0.266 | 0.01 |
台阶实验 | 12.736±0.55 | 16.277±0.543 | 0.02 |
立定跳远 | 24.339±0.136 | 25.876±0.107 | 0.01 |
坐位体前屈 | 12.841±0.103 | 16.154±0.186 | 0.04 |
内容 | 二班教学前 | 二班教学后 | P |
50m | 23.127±0.516 | 24.032±0.502 | 0.03 |
1000m | 14.718±0.721 | 15.591±0.666 | 0.02 |
台阶实验 | 14.736±0.55 | 15.277±0.543 | 0.02 |
立定跳远 | 22.644±0.136 | 23.876±0.107 | 0.01 |
坐位体前屈 | 13.770±10.3 | 14.547±4.86 | 0.04 |
参考文献:
[1] 权德庆 《体育统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 鲍忠孝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初探.《 湖南体育》
[3]《运动人体科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