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强化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功能,而在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的发展功能需要转变为以创新创业为基本特征的状态。为此,各高校需要在组织特性上做出实质性的转变,以便为将来取得更有前途的态势。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对高校进行组织系统重构,使学校各环节、各部门有效协同,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门,如何在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作用’是学校领导与图书馆实际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是整个高校运作、发展的基础性教辅部门,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伴随着目标转换而产生的,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目前,高校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型人才培养目标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过程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现有功能定位太窄,不适应当今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功能需求。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组织设置、业务程序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选择。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等,较好地适应了以工业革命与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高校制度。但在当今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高校图书馆需要从更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挖掘经济社会的信息价值与知识价值,并有效地转化成为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方面’不仅要提供某一事物的单一信息,而且需要提供与其相关的综合性、交叉性的信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2)高校图书馆建设投人相对保守,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以结构化的数据库方式来管理相关数据信息,而且以数据信息收集为核心,被动提供信息服务。对于大数据的非结构化信息’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平台、技术等方面难以满足其数据收集、处理运行的要求。
(3)高校图书馆运作模式过于刚性化,难以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一般采取规范化、程序化且管理严谨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方式在信息相对平稳的条件下,能够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但是,面对数据规模大、种类多、价值密度低且要求数据处理速度较快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现行运作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高校图书馆综合性管理人才不足。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分布在服务、管理、研究等岗位,能够适应当前高校的教学科研目标。当面对综合型、多样性、交叉性服务时,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技能、服务规划、评价方式等都需要做出改变。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服务人员面临着观念、技能及服务流程的转换问题,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图书馆工作人2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框架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归纳为服务功能、保障功能、育人功能、研究功能4个方面,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图书馆通过提供资源和服务来实现上述功能。为此,图书馆如果想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围绕着资源与服务两个基本要素,助力学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
⑴以优化图书馆现有资源为基础,形成特色资源供应体系。高校图书馆最大的财富就是其拥有的文献资料’它是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基础平台。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广大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及社会服务的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作用。
(2)以精细化服务为纽带,汇聚学校创新创业力量。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与工作流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规范化、制度化服务,还要根据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最基础性的服务,是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在一般性、通用性方面的需要。而按需服务,是一种满足“定制”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是根据广大师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出的综合性、交叉性需求而提供的特定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相应的组织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从而形成完整配套的精细化服务机制。
(3)以吸引外部资源为杠杆,放大学校创新创业力量。我国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体系成果,通过与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动态服务、经验交流等方式,在制度化、机制化层面扩大本校图书馆资源规模和利用效率。
(4)以生态系统理念为导向,充分激发、释放高校图书馆潜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融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以生态图书馆理论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结构,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从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分析、利用和存储等方面与学校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共同发展。
3高校创新创业组织构建的基本思路
高校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创新创业组织时,需要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组织系统的优化与功能完善,它是高校图书馆构建创新创业组织的基础;二是高校内部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需求的匹配,以便获得持续的创新创业动力。基于此,高校构建具有持续创新创业能力的组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思路。
(1)以生态系统的理念,确立高校创新创业组织构建的战略。生态系统理念的核心是:某一核心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耦合结构;在该稱合结构中,各要素及其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同时,该系统处于更大的外部系统影响中’并与夕卜部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相互交换。对于高校而言,其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在构建创新创业组织过程中,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观念从战略视角统筹推进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建设与优化,并在组织发展目标约束下实现结构耦合。同时,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有效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实现高校组织的与时俱进。
(2)以模块结构为平台,以嵌人式管理思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高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常态下,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高校需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以便集中学校资源,形成具有吸弓I社会资源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将学校有关教辅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嵌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之中。
(3)注重关键制度与规则建设,使内外资源及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在高校建立起模块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的同时,要求同步对学校相关软件进行优化与建设。这些相关制度与规则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模块之间的对接及其相互支撑的制度与规则、学校人才培养模块与教辅部门的对接及其相互支撑的制度与规则、学校人才培养模块与社会人才需求单位之间的对接及其相互支撑的制度与规则、引进社会资源改造学校人才培养方式之间的对接及其相互支撑的制度与规则等。
(4)分阶段性推进,以特色为基础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培养组织的转型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是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造、重构来完成的。因此,为了迅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高校应采取“非对称”措施,以原有的优势专业为基础,以其他相关专业为补充,在学校内部集中资源建立若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块。在此基础上,逐步引进社会资源,通过一定的建设过程后,构建一个具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图书馆作为高校基础性的教辅部门,需要纳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组织系统中,积极主动地服务于高校新的发展目标,从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内部运行与组织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以充分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具体思路主要为:第一,从生态组织系统的视角,全方位嵌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之中;第二,以特色服务为突破口,实现图书馆与高校同步发展;第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积极打造师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联结平台。
4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中作用的策略
根据文中所提到的高校创新创业组织构建思路及图书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基本方向,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升图书馆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1)科学诊断,寻找图书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合理切人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知识传授需要,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将图书馆的主要功能转换为高质量的服务,为知识挖掘与知识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一转换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全馆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诊断,以便寻找合理的切人点。一般而言,这种诊断主要包括高校自身组织的诊断、委托外部机构进行诊断、内外联合诊断。无论采用哪种途径完成诊断,其目的是使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特色、服务组织与提供、服务方式等方面更加贴近学科、贴近教学、贴近师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完善图书馆决策组织,提升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与服务能力。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图书馆为了适应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创新创业需要,必须建立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决策组织。为此,根据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统一规划,学校相关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学生代表及校外相关合作伙伴等需要共同参与组建图书馆综合决策与协调委员会。该组织负责制定学校图书馆资源、能力建设以及图书馆与各职能部门、各人才培养机构的行动,其目的是在增强图书馆资源和能力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机构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上的互动性与协调性。
(3)建立特色机制,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需要在资源特色化、服务特色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特别是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与信息资源,包括馆藏文献、电子文献与信息等,结合图书专业工作人员、现代化信息设备、充裕的服务空间以及多种现代化服务手段,围绕着按需服务,建立能动性强的服务组织。同时,图书馆应努力将其工作嵌人到科研活动、日常教学、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实现有效对接。
(4)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础,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有计划、规范化地建设学科馆员队伍’为跨专业、交叉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对接服务。其次,积极运用、整合现代科技手段,使这些现代科技手段不仅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而且能够扩大与学科、师生发展的对接面,使图书馆成为知识交流、知识创造与能力锻炼的平台。再次,图书馆应定期抓住若干具有创新创业导向性的问题,集中资源提高这些创新创业问题解决的质量,以此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吸引力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融合深度。最后,对于广大师生教学与科研中的共性问题,高校图书馆应系统性地提供图书资源和信息服务,并且使这些服务精细化,助力广大师生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图书馆对师生的吸引力。
5结语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而言都是一种比较富有挑战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探讨,更是一项新的课题。图书馆作为知识聚集、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的基础性辅助部门,主动嵌人到髙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起一个与高校教学单位及其他部门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霍东燕,女,1967年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