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科研诚信基础层建设对我国学术的创作基础探讨

2015-07-28 18: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李婉丽,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秦茂盛,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事英语学术写作教学与论文翻译一线工作多年,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甚至学者不清楚学术写作、出版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规范——GB/T 771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GB/T 77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准本身操作性的问题与初期学术规范教育几乎为“零”的做法,无形中助长了著作者平时无意识拷贝而不标注引文,从而衍生为日后学术剽窃的故意行为。而英文写作、出版相对规范性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美国科研诚信体系
    要了解英文写作、出版规范的微观启示,就必须要了解英语主流国家——美国的科研诚信宏观系统。按照监管级别的层次,其体系粗略地总结为高层、中层和基础层3层。这个金字塔结构(图1)表明,上层的诚信建设固然重要,但占据金字塔60%的基础层才是学术不端问题得到根本、长远性解决的关键和途径。
    高层=政府机构:建立《联邦政策》制度+设置组织机构OIG/ORI
    中层=行业协会、各出版发行机构:基于基础标准,树立行业学术写作规范CSE,ACS等
    基础层学术学风建设=高等院校:确立基础标准CMOS,MLA,APA+普及标准规范教育
    
    图1
    说明:
    《联邦政策》:即《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是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于2000年12月发布的最高层的指导政策
    OIG: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设的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ORI: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CSE:《科学论文体例与格式:作者、编者和出版者手册》(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 The CBE Manual for Authors,Editors,and Publishers)
    ACS:《体例指南:作者与编者手册》(The ACS Style Guide: A Manual for Authors and Editors)
    CMOS:《芝加哥体例手册:作者、编辑、撰稿人必备》(简称《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for Authors,Editors and Copywriters)
    MLA: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体例(MLA Style)
    APA:美国心理学协会体例(APA Style)
    图1显示基础层,英文写作、出版普遍采用MLA、APA和CMOS标准(以CMOS为主)。三个标准均是文内引用与文后注录一体化的结构。不但结构统一,而且在标准普及方面,几乎每所美国大学在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出版规范标准教育和反剽窃宣传。可见,美国在科研诚信基础层的两个要素——标准与标准方面的教育很到位。处于中层的许多专业学会,则根据基础标准,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制订了适用于单个学科的体例。高层则有着宏观管理层面的软件制度和硬件组织。
    因此,这个金字塔,实质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良性学术规范道德培养模式。这个运作模式,如果类比为齿轮(图2),那么“标准”就是这个最大齿轮上的中轴。所以,要长远、有效、源头性地保证学术写作、出版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自身操作性强,融写作、出版为一体,国家级的写作、出版标准。其次还要人人皆知此标准。
    
    图2
    二、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基础层的现状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通用的学术写作、出版标准文本,强烈呼吁国家制定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CMOS)。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关于引文著录的标准性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作为国家标准向全社会颁布推行已经多年……”[1]在标准规范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已开始使用反剽窃软件,制定了剽窃可予以开除学籍等严厉校规。但软件、校规都仅是“监管”行为,缺乏事前的学术写作、出版规范“教育”行为,即未有效地普及国家标准《GB/T 7713》和《GB/T 7714》(以下简称《GB》)的行为。
    由此看出,若追根溯源,频发教授级别学术不端的行为,是早些年忽视基础层学术学风建设的后果。首先,由于《GB》文内引用与文后注录是分体的,可操作性较差。其次,未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普及宣传国家标准《GB》,许多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都不了解有2005版的新《GB》。[2]
    对比研究英文写作、出版标准及英语国家科研诚信体系基础层,给我国诚信科研,尤其是《GB》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启示。
    三、对我国《GB/T 7713》和《GB/T 7714》的启示
    1.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构想
    对比研究后,笔者构想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如下:
    高层:国家层面的有效监督制度与组织机构。
    中层:各行业在基本标准《GB》上,根据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具体规范,并对该行业的写作和出版进行约束和监督。
    基础层:改变“写作的人不知道《GB/T 7714》,编稿的人不看《GB/T 7713》,二者各行其道,互不相闻、互不通融”[2]的现状,将两个分立的标准合二为一。同时,“将高校本科教育作为改编后《GB》的执行起点,像入学军训、义务教育那样进行引文意识教育,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中的基础理论《GB》作为执行的起点。”[2]
    2.关于《GB/T 7713》和《GB/T 7714》合二为一的具体构想
    (1)一体化。要借鉴英文写作、出版基础标准的优势结构与特点,融合改编我国标准《GB/T 7713》和《GB/T 7714》,使其成为便于操作的一体化的版本。
    学者王怡认为我国标准《GB》执行难的根源是,标准本身在写作源头实用操作性差。但具体差在哪里?如何改进?这就需要首先了解英文写作基础标准CMOS的内在结构(MLA、APA是CMOS的衍生),解释适合写、编、出版的标准操作性强的特点和必要构成要素,发现影响我国标准《GB》推行难的技术性制约因素,从而进行融合改编工作。
    当然,融合时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即国情、学术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如何使标准与汉语乃至中国学术的结合更加容易和紧密。[3]
    (2)普及。在普及标准《GB》工作中,要借鉴英语国家的先进做法,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芝加哥大学和普度大学的先进做法。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编写了著名的学术论著写作、编辑指南CMOS,至今已出版了15版。普度大学在写作、出版语言规范 研究与学术规范教育方面比较领先。融合后的《GB》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文化、学术环境特点,结合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领域内大力推广普及,使其自然地成为全体与学术生活相关人群的行为准则。
    当然,在普及中要结合中国高校科研及其管理实际,设计的课程与活动方案要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所有重点、非重点院校都能开展,不受硬件条件的局限,同时要兼有深入、有效的特点。例如将诚信条例印制在新生入学手册中,或通过网站、宣传短片和定期出版科研诚信刊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国家标准《GB》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强化写作、出版的相关知识。
    四、结语
    从剽窃问题的根本源头寻求具体解决方法,就要融《GB/T 7713》与《GB/T 7714》为一体,与国际惯例接轨,方便著作者参照;加强高校学术写作、出版规范普及教育,使国家标准《GB》“由学者终端向学生起点前移”,改变“相当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分不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问老师,老师也不清楚,因为老师也没有受过这种训练”[2]的普遍现象。
    融合改编国家标准《GB》这个新思路,将使现在“存在”但“隐身”的国标,在学术研究的主体(教师)、学术研究未来(学生)中,高效、广泛、深入地普及和宣传教育,发挥本身重要的作用,从基础、根源上保证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长期和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