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关于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单元写字指导的几个有效

2015-07-23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汉字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文化。写好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更是在传承汉语言文化。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然而,文字毕竟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写好汉字需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是:会写800个左右,要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隔结构;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主动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可见,写字与识字教学一样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单元整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日益重视。“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都不失其整体性的把握,唯独“单元写字指导”在教学中尤为缺乏考虑。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组课文都有写字的教学任务。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专门上一节单元写字指导课,是非常必要的。何为“单元写字指导”?简单地说,就是把整个单元要写的字有针对性地集中呈现出来,实行归类指导书写,巩固书写规律,提高对汉字的审美能力,进而更高效地完成写字教学任务。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立足单元指导的写字教学,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识字的基础上,掌握汉字的书写归类方法,如螺旋般逐步上升,不断巩固。但要避免“炒冷饭”,要有别于阅读教学中的写字指导,指导的重点不在解决“会写”,而是重在指导学生“写好”。当然,在指导中要注意年级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要凸显指导的梯度,避免重复。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可简单设定以下低年段的单元写字指导的分段目标: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体现这种“单元写字指导”?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为例谈谈具体操作方法。 
  一、以故事感悟汉字的人文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每当听故事时,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如给孩子们讲“王羲之临池学书”、“怀素练字”、“五两银子一张纸”、“墨成池”、“柳公权发奋练字”等故事,让孩子们懂得需要认真、勤奋、坚持,才能写一手好字。 
  一个汉字看似简单,却可以同时完成标识,记事,状物,抒情,审美等直接的文化功能。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深受低年级孩子欢迎。因此,除了给孩子们讲一些书法家练字之类的故事外,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把汉字的书写和汉字的本源故事相结合,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探究汉字,在学习规范书写的同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与文化美,从而让他们爱上汉字。 
  二、以呈现发现汉字的规律美 
  由于整组教材中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多,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笔画或结构,把彼此间具有某种联系的字放在一起,找出这些字的书写特点,进行归类、整理。或抽出本单元中难写、易错的字进行反馈,并从中提炼出写字的规律,再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规律书写。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单元指导时可按“结构的不同”、“偏旁的不同”、“笔画相近”等多种形式去归类呈现。把字进行分类呈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书写某一类字,而不是某一个字,以举一反三,丰富写字常识,提高书写能力。当然,在单元写字指导时并不需要对每一类字都进行逐一分析指导。本组教材呈现指导书写内容的切入点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一是考虑在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占大多数,故可以通过掌握书写小技巧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及其书写技巧,如“吓”、“叫”、“跟”这几个字的书写,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偏旁,了解书写时其部件都是偏小的,位置要跟该字书写的最高点接近。因此,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个小技巧——“左部小,要升高”。有了这样的小技巧,学生就容易写好同一类的字了。二是把重点放在写好左中右结构的“街、微、假、倒、渐”;相近笔画的“重、量”;带有反文旁的字“攻、救、微”。至于采用哪一种设计,可以因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就要这样引领孩子去观察、比较汉字,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在比较中发现汉字的美,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 
  三、以读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汉字是线条艺术,笔画的循规蹈矩,结构上的合理布局,无不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以获得对汉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初步体验。 
  读好帖是写好字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用心去读帖。读帖不能走马观花,而必须对汉字的每一点,每一画,认真细致地观察,甚至去揣摩书者在书写时的心态,情绪变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出示儿歌帮助他们掌握读帖的方法。如:“仔细观察看结构,找准中线关键笔,写好起笔和落笔,相同笔画看变化”;“西四当头不拐弯,雨字当头短而齐”。当然,有时在读帖中也可以有所侧重。如: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瘦一点。又如“重”字,属于对称的字,其重心线在竖画上,“令”是不对称的字,其重心在交叉点上,教学中可以侧重于引导学生去“找主笔”。再如“量”字,横的笔画比较多,读帖时也要特别留意最左点和最右点的位置,以及横画之间的间隔,如果做到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整个字的书写也就凸显匀称美。在汉字书写时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理解汉字丰富的人文内涵,能促进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以模仿领略汉字的书法美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原则、要求和方法。《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一些简单书写技巧,领略其书法美正是为了达成单元写字指导中把字“写好”的目标。 
  “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应当对书法有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书写技能,要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汉字,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如:要知道字的基本结构规律。例如“三点水”的书写要呈弧线,第二个点向外(左),第三笔的锋尖应对着第一个点的末端。又如:要懂得细心揣摩每一笔从哪儿起,怎样的走向,在哪儿收笔,要做到笔笔到位,不能想当然,随心所欲。例如“象”字的书写,下面的弯钩是关键笔,起笔要在靠近竖中线的左方格约五分之一处,而绝不是在竖中线上。老师揣摩得细,指出了大家容易忽视的细微处,就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了解汉字书写的技巧。总之,教师的“身教”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书写时去细细体会“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等基本的写字技巧。了解结构笔法,就能做到心中有字,成“字”在胸。为了让学生有成功感,我们还可以大胆地让他们与老师示范的字进行比较,哪怕是在自己模仿写的字中找出一两笔相对准确、美观的笔画来做比较,他们也会因写得与老师的相似或者超过老师的而感到快乐。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书法家的作品引到课堂让孩子们去欣赏,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总之,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一手好字,终身受益。单元指导能使低年段写字教学变得更鲜活些,趣味更浓些,孩子们也学得更快乐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继玲.单元写字指导课初探——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Z2). 
  [3]徐淑丽.小学写字教学五策略[J].科学教育前沿,2011(10). 
  注:本研究系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师专项课题“小学低年段写字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号:2013C064)的研究成果之一。本课题研究得到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的研究经费资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