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

特殊教育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6-12 17: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从武汉市特殊学校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武汉市特殊学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残障教育先进经验,为武汉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是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指标。教育的首要功能便是促进个体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规模的扩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当前残疾人议题首入APEC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的口号,其中特殊学校教育的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重视特殊教育,寻找问题,发现机遇,更好地为残障教育服务始终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武汉市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文明城市,曾涌现了如董明等一系列道德模范。扶持残障教育,为残障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习,康复正可以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武汉市特殊学校教育现状及特点研究

 

  1.教育发展概况

 

  据调查统计,武汉市现有残疾人40多万,学龄儿童1万多,但是,整个武汉市仅有9所注册特殊学校,残障学生需求多,而当前的特殊学校又难以满足这部分需求。此外,特殊教育又是一项特殊的工作,需要精细化,专业化的辅导。人数多造成的教育质量也在下降。据调查组走访的小葵花聋哑儿童之家了解到,很多儿童在学习后又转到私立特殊学校。

 

  2.武汉市特殊教育发展特点

 

  武汉市已初步完成了对残障儿童的各层次教育,初步建立了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了政策扶持占主导,特殊教育方式多功能化的特点。

 

  (1)政策扶持,减轻残障学生上学负担。在接受电大教育的期间,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减免残疾人学费。武汉市残疾人中青少年400多万,成人140,政府在残疾人教育费方面共给予了600多万补助金。为特殊教育事业经费提供了大力支持。

 

  (2)促进特殊教育多元化发展,为残疾人教育事业寻找机遇。近年来,武汉市政府联合残联、市教育局多部门将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推广。从语言,文字到心理辅导等的帮助,完成了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

 

  (3)资金投入,加强特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了网络教育。武汉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残疾人教育事业上的应用,先后纳入了市发展规划,建立了残疾人教育事业管理平台,一方面革新了特殊教育事业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吸引了社会组织的广泛关注。

 特殊教育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三、武汉市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特殊教育管理缺失,阻碍了特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基础教育管理部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集中管理地方,工作人员或专兼职人员也是集中在这方面。特殊教育的专人也是只分配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然而现在的教育行政执行部门的专业人才还没有覆盖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残疾青壮年扫盲,遇到困难找不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不用说学校的办学质量、标准、师资培训、资金资助,这些方面都不能全面展现出来。另外,以武汉市为例,市区教育局联合管理的特殊学校的方法,并没有使办学资金启动、人员的安排、学校发展得到改善。纵观全国特殊学校,也属于这种状况。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亟待改变。

 

  2.特殊学校数量过少,发展不平衡,且覆盖范围过低

 

  武汉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共9所。而这其中还大多数是政府扶持的学校。本调查小组实地走访了武汉市最大的私立特殊教育学校:小葵花聋哑儿童之家。该校在校学生仅42人,老师仅13人,实行小班教学模式。反映了武汉市特殊学校发展的稀缺状态,同时反映了公立与私立特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据调查了解,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管理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私立特效受制于资金和师资力量的制约。

 

  3.办学条件,办学设施亟待改善

 

  目前,武汉市残障教育设施缺乏,硬件与软件配备严重不足,其中很多康复仪器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残障儿童需求。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课本混乱。其中很多书本仍由本校老师根据学生编写,此外,在残障学校许多老师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教学,先进的设备仪器缺乏造成了教学质量效率的下降。

 

  4.资金投入过低,教师工资过低,抑制了教育水平提升

 

  制约武汉市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普通教师待遇普遍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其次,尽管特教津贴相比以往有了提高,已调至30%(依然是全国最低水平),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有从事了25年特殊教育的退休教师,才能够在退休工资中保留。最后,由于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有关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和普通学校同等,导致特教师资不足现象一直没能得以很好的解决。

 

  武汉市特殊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并不能满足全市特殊学校的发展。近年来武汉市对特殊学校生均经费(即指政府财政对每个学生为单位划拨的办学经费)的大幅度提高稍微缓解了特教的压力,但与国内其他特殊学校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武汉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对策

 

  1.深化改革,尽快加强特殊教育的制度的建设

 

  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殊教育也将被更多的人关注,特殊人群也会进一步受到社会的帮助和扶持。因此制度的建设,政府的管理也变得迫切起来。(重视特殊教育,明确特殊教育的职责范围所在也是市区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采纳吸收社会和各部门力量,多渠道地为特殊教育建设发展服务。明确特殊学校管理体制的部门,重新规划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统一、高效的特校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地为扶持和发展特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加快社会工作介入特殊教育行列,形成多种发展模式

 

  由于特殊教育有其获取信息速度慢,特殊群体地位的特殊的客观原因,因此得到的社会扶持相对较少。加之特殊教育的需求多,而特殊学校缺乏,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参与特殊教育建设的比例,比如社会工作者组织人员到校进行采访,提供相关设施资助。也可以充分调动周边资源为特殊学校提供扶持,申请基金,公益组织资金及人员援助等。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武汉市特殊学校应在政府扶持,社会工作者参与帮助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和筛选特殊教育教师,并制定相关培训计划,提高特教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教育方针上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个别化,即从不同残疾人群的不同受教育状况出发,制定出特殊的教育方针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发展特教事业。

 

  作者:刘飞 王俐萱 李璐 来源:速读·下旬 2014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