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在快乐课堂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重构。
新课程把能力培养分散到各个知识点和练习中,寓问题于生活。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时,首先则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主动性的发挥。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引致出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师则主要通过引导、启发等环节来完成教学。由此可见,上述课堂氛围的营造,本身就是主体性教育所要求的。另外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不简单的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关系,而是建立在课堂平等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数学问题的相互商讨所形成的互动过程。由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习得中,有效激发出他们积极思考的意愿。探究式教学方法,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教学途径的实际应用
以“重量单位”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导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这个问题直接与学生自己有关,因此,课堂氛围就活跃起来了。然后,教师随机抽一位学生回答自己的体重,学生可能会回答。最后,当知识学习完后,便可以将问题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如,利用家里的弹簧秤,称出家中某一类蔬菜的总重量。再根据该类蔬菜的总价格,求出每千克的价格。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关切度。有助于,自身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的养成。
五、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能注意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作者:潘耀昇 来源:新一代 201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