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12-13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句话高度概括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现在是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单靠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迫在眉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重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
  一、趣味教学,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趣味教学就打破了旧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就会积极深入思考,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了。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利息计算》时,我就对学生说:“上课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私人秘密,不过,大家得答应帮我一个忙,怎样?”由于要讲的是关于老师的秘密,学生们兴致盎然,不加思索地回答:“好!”接着,我又说:“我在银行存下1000元整整2年了,年利率是2.4%,利息税按利息的20%缴纳,下班后我就把本金和税后利息都取回。请大家帮我算一算,我应取回多少钱?”顿时,课堂就热闹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学生们就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地翻开书本学习利息计算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理论,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只有质疑,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激活思维,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设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趣去探究,引发学生去质疑,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迸发。
 要使学生自己提出质疑的问题,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开启智慧的大门,进行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新的飞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飞速发展。《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驱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可见,教师是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学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或疑问,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大胆放手,关注点滴成功。
 现在的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小小的发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思维投身到解惑和创新的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就给每小组的学生几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各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做好记录。结果,有些学生就发现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就及时肯定鼓励,因势利导说出圆周率的意义,放手让学生推导圆周长公式。这样,学生在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之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出圆周长计算公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就是把课堂教学变成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剪2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图,讨论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当汇报结果时,有几组就发现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拼得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讨论、交流、发现中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沟通的合作意识力良好的团队观念。
  五、告诉学生自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
 教师给学生指出自学的内容和目标后,还应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自学方法。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自学方法会经常用到:
1预习法:就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去预习例题。了解例题的内容大概,有疑惑的地方作上记号。预习法虽简单,长期坚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学习法: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先出示尝试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在教师的帮助和例题的启发下,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3归纳整理法: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系统的教学结束,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分散的知识成一系统的链状,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
4调查收集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查。如在教百分数时,叫学生去调查百分数在那些领域经常用,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经过。通过调查和收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些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教师在给予方法指导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战胜困难,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引起注意,使自学效果最优化。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一些地方要引起注意:
  1、自学要有效。自学要有效果,首先自学目标要明确,要使学生明白自学什么,怎样自学,最好给学生列出自学提纲。其次要注意学生动向,及时提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自学任务,让他们获取自学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提高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及时反馈评价。学 生自学完学习内容,这时他们更想知道自己的自学结果。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检测,讲评,或组织他们合作交流自学成果。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扩宽思路,跳出自身学习的狭隘。
  3、要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学生自学能力有高低,教师除了给出自学的最低目标外,还应组织班级的相关力量对部分学生进行自学的辅导和帮助。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我在班里选了10名小老师,帮助班里10名学生,其余10名学生自立。通过“一帮一”,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也有效的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扩大。
  4、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隐性的,长期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自学能力差,而放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又获得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既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未来人素质要求所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海南;;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几点作法和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03期
  [2]梁云凤;;要教会学生学习——浅谈自学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1980年07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