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课程之一。许多学校就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了很多的有益探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江西铅山县实验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难点在于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材、教法和学法上均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原有的范畴。其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教材的开发为主要形式,追求开放、民主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倡导课堂由教室、校园拓展到自然和社会。这就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师资力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校长对课程的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没有一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教师去落实,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就会失去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在“无本”。“尽信书,不如无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是“三级课程”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本校实际,组织人员开发出具体的活动内容,并针对活动内容制定出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
为了使该课程的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课程的岗位培训和督导评估。学校也可以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导组,负责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予以系统安排和指导。教导组还可以与政教处和少队部紧密协作,将课程实施与第二课堂和团队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学校要对任课教师在工作量量化和活动经费上予以支持,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挖掘地方资源,形成校本特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翰无垠,采珠撷精传承弘扬应成为我们的常规动作,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课程领域,更符合校情、学情和师情,更适宜培育个性校园文化、形成校本特色,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江西铅山县境内自然矿藏、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有三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二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座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还有众多名山胜水名胜古迹,为此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走遍铅山”系列课程;铅山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仕铨、我国两弹元勋黄祖洽、我国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行为学奠基人陈桢等均出自铅山,为此我们开发了“铅山人”系列课程;铅山自古八省通衢,贤人圣士留连忘返,唐宋诗人王驾、朱熹、王安石、陆游、杨万里等人都曾客居铅山并留下过千古华章,这些华章历经千百年的渲染与沉淀,至今仍荡涤灵魂、撼人心魄,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查阅大量史料,精选其中的诗词,配之以精美图片,赋之以时代内涵。对部分无从查证的诗词,组织专家进行考证和商榷,有些诗词的背景和注释甚至是初次整理、首次公开,终将校本教材《诗画铅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终老铅山,其现存620多首辛词中,在铅山写成的就有300多首,学校结合县政府重点建设工程“辛弃疾主题公园”开发了“寻踪辛弃疾”课程,并在校内设立了“辛词墙”。学校在整理铅山籍的被誉为继汤显祖之后的又一位“东方莎士比亚”的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仕铨的资料时发现,我国现存的蒋公雕像几乎没有,于是查证了关于蒋仕铨的大量史实,设计并请人制作了蒋公雕像矗放在校园里,让师生尊崇敬仰见贤思齐,令菁菁校园儒风浩荡,成为学校的独特的文化景观。
目前,学校已开发了“百草园”、“魅力电影课”、“娃娃学铅山党史”、“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活动课程和校本教材十六本,并制订了课程计划,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定教材、定课时、定教师、定评价”的管理和考核,取得明其德、启其智、铸其魂、卓其能之效果。
三、提高实践能力,健全人格魅力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要培养健全大气的人,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让社会成为我们的课堂,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校园。
学校课程教导组指导开展了“学做铅山小吃”、“古镇惠济河的治理”、“寻访名人踪迹”、“走进畲乡,学唱畲歌学踢蹴球”、“探究江南四大书院-鹅湖书院”等系列乡土文化课程,还和政教处、少队部、社区联合开展了“城乡小伙伴变形计”、“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走进工业园”、“走进新农村”、“认养绿化带”、“今天我是小交警”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课例《动物的家》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中播出。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把能力和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了有孩子气的人,自然天成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思想阳光、人格健全的人。
(作者单位:江西铅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