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悟生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这个尝试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感悟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何为互动式教学,又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呢?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开放式评价
初中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还比较缺乏,因此,要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者进行合理引导。引导的基础是了解,而沟通是了解的必要手段,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而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学生的脚步”,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万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在进行《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曲的教学时,笔者并未采用传统“听——教——唱”的教学形式,而是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歌曲旋律中舞动彩带、扭着秧歌走进教室,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大可以抛弃以往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况且音乐的鉴赏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者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另外,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改变学生的座位顺序,从原来整齐的一排排座位改成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形状,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二、让音乐成为沟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
(1)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其实质就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朋友化”。众所周知,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而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则是这种“平等”和“尊重”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既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比如,在教授创作课时,我首先指定一个曲目《雪绒花》,然后让学生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或者指导学生在原词的基础上改编原曲,并现场唱出来。学生在表演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初中音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2)通过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互动性。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胜利的渴望伴随着他们极大的好胜心而显得尤为强烈。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专门设置了一系列比赛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设计比赛内容时,我尤其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考察,并极力追求比赛方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在克服学生的表演障碍时,针对某些羞涩,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的学生,我设计了“表演唱”的环节:首先我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每小组按序推荐一人演唱统一曲目,并保证每人都有演唱机会,最后比赛的总分将计为各小组成绩,成绩位列前三的小组将获得特别奖励。通过开展这样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初中音乐课堂逐渐形成了师生一体的和谐氛围。
(3)增加音乐活动课内容的设计,使其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反之,亦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音乐活动课”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短板”,使得初中音乐变得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它拓宽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全局视野,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开展音乐活动课将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由于各方面限制,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氛围的条件有限,而音乐活动课首先从空间上为学生赢得了主动权。开展音乐活动课,教师要注重内容的设计,要将乐理知识同生动有趣的活动联系起来。
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不论哪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就需要教师将“互动式”教学法贯彻到底。对于初中音乐的教学,教师更要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克服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和展现自我。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教师要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帮助其培养强大的自信心,改变传统意义上“主动”和“被动”的师生关系。“互动式”教学法形成的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