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西部支教报道”对保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启示

2023-12-07 2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4年,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报道”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布,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中呈现了支教毕业生扎根西部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西部支教报道不仅彰显了优秀毕业生身上的宝贵品格,而且对保定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保定市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保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与发展机遇不匹配的是,保定的城市文化形象建设还不到位,城市文化传播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西部支教群体报道”为切入点,探讨此次报道对保定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及其策略启示。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与“西部支教文化精神”解读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1990年,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2004年,他将软实力定义为“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软实力不仅是国家之间博弈的柔性力量,同时也是城市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本。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气质,是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独特性,它对城市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发挥作用的时间更为长远,传播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因此,相对于经济实力而言,文化实力是一种更为潜在的深厚而持久的力量。 
  城市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文化输出,进而转化为一种城市的影响力。它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仅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能支持,而且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二)“西部支教群体”报道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活动始于2000年,15名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来到偏远的新疆且末县中学支教。他们不畏艰苦的环境,克服远离亲人的煎熬,抵制外界繁华的诱惑,淡泊名利,忍受寂寞,为西部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0多年来,已经陆续有近百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基层工作。2014年,习总书记给西部支教群体代表回信,赞赏他们的选择契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要,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西部支教群体”报道和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些青年的不凡选择,也让人们对西部支教文化精神有了真切的认识。 
  在西部支教群体身上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艰苦环境的无所畏惧,是对选择的敢于承担,是对困苦的迎难而上。这种精神也是平凡工作中的不计得失,是基层岗位的踏实耕耘和默默奉献。与其说他们的选择是出于青春的激情,毋宁说是出于他们胸中有大爱、心中有梦想,其核心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是一种人格的坚守和更高远理想的追求。 
  西部支教文化精神是和保定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一脉传承的。保定是古易水的源头,是易水文化的发源地。易水文化精神的内涵就是勤劳质朴、任侠勇毅、慷慨守信。易水文化精神不仅影响了河北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坚毅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保定就不乏慷慨悲歌的志士仁人。春秋战国时代,荆轲勇于反抗的慷慨悲歌从易水河畔响起,这种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忠诚守义、勇于担当的精神。20世纪初的革命年代,保定同样谱写过壮丽的诗篇,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地道战的勇敢无畏,都是这种文化精神的杰出表现。因此,西部支教文化精神是保定人在新时代对古易水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在当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当今时代,人们生活浮躁,普遍感慨诚信缺失,內心迷茫,呼吁信念的坚守和责任的担当,西部支教群体报道恰逢其时,为人们的时代迷茫症敲响了激励之声,树立了光辉典范。 
  二、西部支教文化精神对保定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西部支教报道在讲述感人肺腑的故事的同时,春风化雨地体现了保定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宣扬,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城市文化凝聚力 
  城市文化凝聚力是通过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扬逐步形成的。从荆轲的易水歌到近代的红色经典,保定的文化精神薪火相传。也就是说,城市精神不仅隐含在一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市民共通的价值取向、文化底蕴、行为准则、观念体系中,西部支教群体身上体现着先进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鲜明彰显了城市的独特内在精神。 
  西部支教报道出现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保定市民也形成一种融合作用,有利于唤起市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利于树立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引导、规范市民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境界,激励市民热爱自己的城市,关心城市的发展,维护城市的声誉,主动为城市进步献计献策、付出劳动。为了展现城市形象,市民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则,以期形成一种风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向心力,进而成为激发统一行动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西部支教报道在报纸电视出现后,引起热议,同时也引发了新媒体的关注。人们利用微信、QQ等方式转发图片和链接,亲朋好友、外地友人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传颂着“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的故事。西部支教群体坚忍不拔、甘于吃苦、平实做人的事迹,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西部支教报道带动了保定正面形象的传播,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保定,了解保定文化,关注保定的城市风貌、风土人情、文化观念。保定特色的城市文化得到输出,可以吸引外地人慕名而来旅游、就业、投资,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城市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策略的启示 
  通过分析西部支教系列报道及其影响,不难发现,这对我们探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有重要启示。 
  (一)城市文化辐射力的核心是文化传播能力 
  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决定于文化资源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能够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是否能够运用强大的传播能力。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手段先进,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抢占先机,在更广阔的范围传播。 
  提高文化传播力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切实途径。在不同城市文化互相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强弱关系到该城市能否以平等的地位及主动的姿态融入时代文化潮流。因此,要想提高文化传播力,城市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显示自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传播,用独特的声音展现最真实、最个性化的城市风貌。 
  (二)大众传播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大众传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媒体可以通过信息发布设定议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塑造人们的思维观念。同时,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利用新闻媒介塑造、推广自己的城市形象,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宣扬城市文化精神,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需要积极借助大众传播。 
  利用新聞传播,要善于选准新闻平台,权威的报纸和电视平台是首选,因为公信力强,信息更真实、更令人信服。另外,利用新闻传播,要善于选准报道题材。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资源包括:城市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城市人文精神、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一般来说,宣传城市文化的新闻事件,应着眼于代表地域文化精神,这样效果长远,利于扩大城市的辐射力。西部支教群体的事迹起始于2000年,按理说并不具备新闻的时效性。但由于它代表城市文化精神,并且符合时代诉求,因此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后,要善于选择新闻报道方式。表现城市文化的报道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报道,如上海世博会期间,保定作为河北餐饮业的唯一代表亮相,这种方式直接迅速,宣传了文化品牌。另一种是间接报道,比如借助某个新闻事件,间接透露城市文化信息,客观上起到推介城市文化的效果。与直接报道相比,间接报道不生硬,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2011年春节,当时的电视新闻报道了国家领导人到保定与人民群众共度佳节,其中展现了老人转铁球的画面,起到了展现保定文化元素的作用。 
  (三)地方大学应发挥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推动作用 
  保定学院在西部支教活动的组织和及后续报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活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我们获得了重要启发,那就是在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地方大学的重要作用。 
  大学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核。一方面,大学是高端文化生产者,它可以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向所在城市辐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大学也是文化的引领者,它向城市传递先进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扩展城市的文化视野。因此,地方大学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它有能力也有责任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地方大学作为城市的教育平台,与城市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有先天的因素,比如地方大学身处地方,无形之中在吸收城市文化养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科研和教学。同时地方大学也肩负着服务地方、繁荣城市的使命,通过输送专业人才,献计献策,直接参与经济文化建设。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互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入推动力。地方政府应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地方高校搞文化创新,把地方大学打造成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地方高校应努力激发自身潜能,把先进的人文理想作为城市形象升华的基础,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发挥自身优势,为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国富,吴丹丹.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0(02). 
  [2]谭志云.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构架及战略选择——以南京为例[J].学海,2009(02).
  [3]匡纯清.论城市文化“软实力”[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部支教报道”与提升保定市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Q083)。 
  (作者简介:张蓓,女,讲师,保定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比较文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