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是幼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五年制幼儿师范教育学生舞蹈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途径是:选择不同文化、风格的舞蹈,丰富幼师生舞蹈学科知识;以节奏感、协调性为突破口,系统训练舞蹈基本技能;以儿童舞教学为主题,培养舞蹈教学能力;融舞蹈知识、技能与能力于一体,增强舞蹈创编能力;添加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幼师学校舞蹈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制视角,部分幼师学校由中专升格成为大专院校,学制由三年制改为五年制,对舞蹈技能的要求提高。二是从生源视角,招生门槛降低,新生文化知识素质不高,身体柔韧性不够。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身体条件影响了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掌握,学生动作技能稳定性差,缺乏协调性;而文化知识素质不高,又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舞蹈的理解,进而影响舞蹈技能的提高。如何提高幼师舞蹈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合五年制幼师舞蹈技能的要求,是每一位舞蹈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选择不同文化、风格的舞蹈,丰富幼师生舞蹈学科知识
舞蹈学科专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师范生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舞蹈知识技能,实现舞蹈学科知识与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在选材上要宽泛,应选择能表现舞蹈的风格特征,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学习,使学生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理解,以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奠定舞蹈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选择不同文化风格的舞蹈
不同文化风格的舞蹈是幼师舞蹈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民族民间舞学习的基础上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外国代表性舞蹈、现代舞和爵士舞的学习,为幼儿舞蹈教学和实践提供元素和素材。
2.扩充和增加民间舞种类
三年制幼师舞蹈教学一般重点学习“藏、汉、蒙、维”民族民间舞,在有了充裕的教学时间后,可酌情增加云南花灯、胶州秧歌、安徽花鼓灯、傣族、朝鲜族、苗族等民间舞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民族舞蹈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节奏感、协调性为突破口,系统训练舞蹈基本技能
幼师学生不同于专业院校的学生,很多学生在进校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她们掌握扎实的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幼师舞蹈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1.依据幼师生特点,精选基训内容,突出培养舞蹈节奏感、协调性
在内容上,将幼师舞蹈训练与专业院校的训练区分开来,根据幼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接受水平进行选材。幼师学生进校时年龄一般在16~18岁之间,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柔软度差,舞蹈基础训练应以训练学生身体体态和动作节奏感、协调性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学习为辅,重视中间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选材上,在芭蕾基训中汲取把杆训练和吸跳步、华尔兹舞步的内容,在古典舞训练中融入身韵内容的学习,加强中间动作中的节奏感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级提高舞蹈基本技能
在基础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扛—中间,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跳跃练习选择在一年级学习一位、二位小跳,二年级进行五位小跳和变位小跳,三年级以中跳、掖腿小跳为主,四、五年级着重训练射雁小跳和大跳,由易到难地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
3.以古典舞为主,芭蕾舞和现代舞为辅,培养学生的“舞感”和表现力
幼师舞蹈基础训练在分配比例上应以古典舞基训为主,芭蕾舞基训和现代舞基训为辅,一年级利用芭蕾基训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体态和“开、绷、直”的问题,二、三、四年级运用古典舞基训提高学生的“舞感”和动作的协调性,直接强化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五年级运用现代舞基训培养学生在三度空间中动作的支配能力。
4.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将训练系统化贯穿教学始终
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年级抓基训,二、三年级只抓民间舞的状况,自始至终将基训与民间舞教学相结合。第一节课采用中国舞考级教材的把杆训练,从6级开始每学期逐级提高,第二节课进行民间舞训练,学生体态和中间动作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
三、以儿童舞教学为主题,培养舞蹈教学能力
幼师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幼师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在以前的教学中一般到最后一学期才进行儿童舞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应围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将儿童舞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师舞蹈教学中。
1.将儿童舞蹈教学纳入日常教学
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抽出10~15分钟学习儿童舞蹈,可以先从幼儿律动、歌表演、音乐反应等内容入手,使学生充分了解儿童舞蹈的动作特点,体会幼儿舞蹈从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境。
2.加强民间儿童舞的学习
教学中多进行民间儿童舞组合学习,如藏族踢踏舞、云南花灯跳颠步、东北秧歌手巾花技巧、蒙古族舞马步组合、朝鲜舞安旦组合等,都能成为儿童舞中很好的动作素材。
3.注重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幼师舞蹈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利用已掌握的舞步或活动内容在学生中进行模拟教学,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儿童舞蹈教学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儿童舞教学做准备。
四、融舞蹈知识、技能与能力于一体,增强舞蹈创编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进而在探究实践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将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1.动作拓展训练
动作拓展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实现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以傣族民间舞教学为例,掌握基本手位和基本舞步后,引导学生将手位和舞步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空间、节奏、力度上的想象,就会出现“一七位、小二位、小五位”等变化手位,“碎步、蹉步、垫步、小跳”等新的舞步,再将这些手位与舞步进行重组又会产生出无数新的舞蹈动作。
2.动作短句训练
如在学习蒙古族民间舞《硬腕组合》时,教学完组合主干动作之后,不按组合套路走,让学生自由编排动作顺序或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动作,形成各自不同的动作短句进行组合,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
3.队形训练
教学中结合简单队形的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构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在云南花灯民间舞教学中,可以结合扇子的特点,配合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分组编排出有队形的舞蹈短句或段落。
4.创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还应增加舞蹈创编技法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基本的创编规律,结合“作品欣赏分析课”“即兴练习课”“舞蹈作品创编练习”等体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编舞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创编能力。
五、添加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增加剧目排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关系,学习作者在舞蹈编排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手法以及为适应内容的需要而塑造的画面、造型。
幼师舞蹈教学担负着普及舞蹈基础教育和美育的重任,这也时刻鞭策着从事幼师舞蹈教学的教育者,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承前启后,不断探索、总结,思考新目标、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走出一条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幼儿师范舞蹈教学新路子。
作者:丁玉成 来源:新课程·教师 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