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学评价能力是师范生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是反映师范生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志。因此,应当关注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的质量保障问题。本文从建设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出发,思考了如何建立更行之有效的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的保障体系。
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教学评价能力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在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培养策略和方法训炼和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其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1.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
师范院校承担着预备教师培养的任务,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师范院校工作的重要使命,其中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师范生的质量表现之一,教学评价能力则是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从其培养角度上说,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是有效的方式,师范生在实践中运用、体会,更容易实现教学评价能力的积累和升华,这个过程既离不开师范生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师范院校为之创造的良好保障条件,使师范生的教学评价实践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
2.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
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突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师范生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以及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整体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国家提出了强化教育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然而,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师范院校做更多的工作,包括课程体系、师范院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构建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的保障体系是从职业能力的实践培养角度进行的探讨,是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需要的。
二、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保障体系的问题
1.教育实践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实践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是培养方式的变革,需要师范生参与实践,投入实践,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去内化。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保证师范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实习、见习和研讨会等相关实践途径都需要经费的投入,只有拥有一定的资金,才能更好地保障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是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的最主要的外部条件,同时也是最需要的条件”[2]。
然而,当前师范高校却存在着教育实践经费短缺,投入不够的问题,直接反映在教育实习上面,有的学校学生教育实习补贴、给实习学校的指导费用还是参照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这导致联系实习学习难度大,学生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积极性低,实习有时候变成完成任务,通过实习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效果很差,更别说教学评价能力。
2.校内实践活动实效低下。
所谓实践,就是要让师范生有亲身体验,有自身感受。实践途径并不仅仅是指教育实习与见习。事实上,师范生在大学里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都可以是培养其教学评价能力的实践,包括课程学习中的观摩,讨论与评价,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模拟教学,等等。
然而,大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模式较陈旧,偏重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知识欠缺,课堂中学生听得比较多,似乎听得很明白,却又感觉难以运用,这导致学生参与和动手机会少,很难获得对教学的感悟,难以有效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职业能力。这不是大学教学应有的却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难以有效地实现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结合。
师范院校内组织的一些教学竞赛是培养师范生感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评价、培养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然后,目前,这种教学竞赛往往是作为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活动形式而存在,范围小,频次少,参与者少,没有成为全体师范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导致了少数人表演,大部分人旁观的状态。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较成功的模式,曾经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当前很多大学微格教室少,微格教室的配套措施不够先进,不注重师范生在微格教室中的实践锻炼,单纯地把微格教室当做师范生实习前的演练场所,没有发挥微格教室的实效性。
3.教育见习与实习设置与配套设施不合理。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实践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地演练,是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也是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能更好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素养,从而为成为合格的教师打好基础。
但是,目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实效一般,没有发挥出锻炼师范生进行教学评价主要方式的作用。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方式单一,教育实习一般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整体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时间短,仅仅为期两个月左右;没有充分合理运用见习这一实践途径,见习时间短,仅仅为期一周;实习基地积极性差,没有与师范院校形成良性互动;师范院校带队教师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指导力度弱,没有真正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三、优化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的措施
由于教学评价能力本身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倾向,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必须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这需要师范院校从制度到实施给予诸多保障。
1.完善课程计划,丰富师范生实践活动形式。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相应的课程学习,也需要师范生自身的实践转化。因此,课程计划的完善是保障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
为了师范生能够在未来教学岗位上更好地实施教学评价工作,师范院校应在课程计划中为教师教育专业开设培养教学评价能力的相关课程,使师范生掌握相应的评价理论与技术,从而在教学实践时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状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调整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加大教育实习力度,这既是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又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与培育的要求,通过较为长期的实践训练,依靠实习小组中各实习教师相互观摩学习、评课反思提升教学评价能力,解决实习教师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注重见习的作用,这是过去被忽视的一种实践形式。见习对于师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培养来说,见习就是师范生观摩在职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方法、语言、时机。通过对榜样行为的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同时培养评价他人教学的能力。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应该在课程计划中增加见习时间,次数,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实行分学期见习,从而增加师范生接触教学实践的机会。
在学校中创建多种实践活动的环境。师范生通过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可以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在说课、授课、评课的环节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能力。
目前,师范院校教学技能竞赛最大的问题在于参与者少,变成少数人表演,大部分人旁观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应举办以团体参赛为主、环节多样的教学技能大赛。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可以扩大教学技能大赛的影响范围,设置说课、即兴演讲、授课、评课、问答等环节,增强比赛趣味性,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观摩学习有助其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
2.增加投入,完善教学评价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
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加大对师范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从而支撑师范生的实践活动,加大对微格教室的创建力度,完善学校图书及各类数据库等学习资源的投入。
完善管理制度主要指完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与奖惩制度,如对教育实习、见习、校内外各种教学实践的管理与奖惩,良好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发师范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应开发新的教学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对于师范生参与实践往往停留在频次管理上面,包括师范生上了多少节课、试讲了几次、听了多少节课、写了几个教案等。
就教学实习与见习来说,笔者认为还需要考察师范生对于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案例的剖析、团队交流报告、自我反思报告等质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应建立师范院校带队教师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奖惩体系,包括量化的指标与质性指标,结合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实施奖励。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育课堂中学生参与评价氛围。
当前,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如何在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实现有效结合,既培养师范生的学理水平,又提高他们的实践运用能力是一个难题。
培养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学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必须改革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融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培养于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之中,这是当前师范院校教学改革需要着力探讨的。事实上,课堂就是师范生最便利、最有效的实践阵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增加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评价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内容,并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改变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状态,如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评等课程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标准化测验的测验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活动存在一定脱节,没有体现出这些课程的应有价值。
其次,注重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赋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师范院校各门课程都应该推行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评价能力。
学习过程中,师范生接触的是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视频或文字资料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在课堂上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课后写反思心得,让师范生成为分析这些教学案例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同时,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更能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另外,可以让师范生登台试讲,让其他学生对其教案、教学导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分析评价。看看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不足的,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自己课后再重新设计这堂课,这对其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必然大有裨益。
再次,提升师范院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在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的实践培养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师范院校应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水平,特别是教学评价专职授课教师的水平。
4.发挥师范学校微格教室的实用性。
微格教室是锻炼和培养师范生各项教学能力的最佳场所。在微格教室中,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实践,把课堂中所获得的专业理论、教师教育原理和技能运行于微格教学之中,学习评价学生及对其他师范生的教学进行评价。但是,微格教学没有常规化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常见现象。“当前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室教学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微格教室的实用性,微格教室单纯应用于教育实习前的教学演练”[3]。
因此,师范院校需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对微格教学的注重程度,提高微格教室的使用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应该让师范生进入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训练,并要求写作自我评价报告。
作者:覃兵 刘志国 周倩 来源: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