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12-11 17: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本文就目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硬件环境、教师队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兴趣培养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
  计算机教育学科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推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才市场服务。经过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学生,对于一般的应用操作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浏览网页等基本技能,都能够较好的掌握,但是对于更为专业化的应用学生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的关注。
  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硬件环境、教师队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兴趣的培养等几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确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优势。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教育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虽然这些教师的学历很高,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方式,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也仅仅是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基本上没有生产实践经历,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不能较好地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而对于计算机教育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项目经验。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首先,学校应通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等方式,缓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其次,学校应该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除录用普通高校毕业生外,还应从企业招聘该技能人才来校任教,他们既具有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只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学经验和技巧的训练即可。另外,可以录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计算机教育建立一支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的IT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完善硬件设备。
  摩尔定律指出每隔18个月硬件的性价比就会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随着硬件的发展软件也在快速的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建立在新的软件和硬件基础之上的。然而许多学校为了节省经费,使用低端设备而不及时更新,使学生学习缺乏适宜的条件,导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要改变上述现状,学校应加大投入,尽力改善教学设施设备,确保软、硬件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另外,学校应积极寻找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校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新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提供机会和平台。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实践中,尽早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从而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互惠的目的。
  第三,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像其他传统学科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教材也在不停的变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即使教材也在不停推新,其发行的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否则,即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完全掌握,也练就了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仍然可能会不适应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调整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构和规律,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教材的整体架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紧扣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MYSQL数据库技术》课程的配套教程讲解的版本是5.0,而实际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是5.1,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搜集先关的资料,并整理出两个版本的异同,授课时去除5.0中过时的内容,补充5.1中新增的功能,使授课的内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逐步将这种搜集、整理资料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自己处理这种所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第四,改进实践授课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重点突出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学校都改变传统的板书和讲解的授课方法,而采用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边操作演示边讲解,学生在实践课中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虽然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演示大致了解了操作过程,但到实践课堂上仍然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将目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来上,直接在配有投影仪的计算机机房进行授课。老师讲解和演示的同时,学生同步进行操作,鼓励学生随时向老师发问,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质量,教学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第五,培养学生实践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上机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内容,应适当地加深难度;如果学生不具备实践上机应有的基础知识,会产生压力,应预先加以补习;否则一旦学生对计算机失去兴趣,上机实验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实践学习的兴趣。
  比如要提高学生对WORD的学习积极性,先设置任务,做一张圣诞贺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很多操作,可以任凭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实践的技能而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
  又比如《软件工程》课程实践,如果让每个学生单独开发一个项目,工作量太大会增大学生的压力,从而降低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分组的实践方式,根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每组确定一个具体的项目,每组学生相互合作去分析、设计并实现项目。实践结束后,学生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体会到了项目实践的工作流程,从而很好的达到了《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
  另外,学校往往只重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因为设备、经验等问题,不占或者只占总成绩很小的份额,使学生降低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也丧失了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兴趣。因此,应强化实践考核标准,规范实践考核形式,同时增加实践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以等于或者略低于理论成绩为宜,以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总之,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及时更新、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不与实际应用脱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元方. 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 教育研究, 2008, (8) .
  [2]李立春. 初探建构主义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J ].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8).
  [3]朱骏. 计算机实践教学研究[ J ]. 商业文化, 2007, (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