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在世界上历史悠久,我国的师范教育是对西方教育制度进行借鉴与改进的成果。现今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方兴未艾,研究学习国外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中国师范教育是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的成果。西方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以1795年创立的法国巴黎师范学校为标志;中国师范教育制度则以1897年创立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为起始。[1]
一、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清末颁行《癸卯学制》时专门制定了《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优级师范学堂章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颁行了《壬子·癸丑学制》,并陆续制定《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教育体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师范教育由完全封闭逐步走向开放;1996年12月,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规定》,确立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学费的原则,但规定师范生依旧“免缴学费”;1997年高校扩招后,大多数师范院校均开始征收部分学费,此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开始并轨收费;2007年5月9日,经过长时期的调查研究,国务院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意味着,近代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如今重新返回大学校园。
师范生招生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国统一招生,又分统一文化考试和保送两种方式;二是联合招生,是指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由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组织区域内的师范院校联合招生;三是师范院校单独招生。
二、法、德两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一)法国的师范教育。
1816年法国第一次规定了小学教师能力证书,要求未达标的教师到“短期示范学校”观摩学习。1833年,《基佐法案》进一步规定教师必须接受职业训练,通过考试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方可任教。[2]1881年又通过了师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费由国家负担和统一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两项法案,[3]从而使师范学校招收优秀学生并确保其毕业后从教。
目前,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机构主要是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IUFM),一般高等师范教育学制为四年。招生考试既有口试又有笔试,招生工作由各省进行,每个师范学院分别招生,每个考生可报考多所学院。各学院的招生委员会由院长指定,包括本院教师、督学、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界各方面有关人士。因高师质量有保证,名声好,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强,优秀高中毕业生及其他各种报名者日益增多,这使得法国师范学院生源的学历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德国的师范教育。
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763年普鲁士发布《全国学校规程》,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加考试才能予以录用,取得教学执照方能从事教学活动。1810年,普鲁士又颁布了干涉教育的法令,明确规定师范生寄宿、免费培养并要求毕业后履行教育服务,德国的师范教育因此被严格地制度化。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
德国教师教育十分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4]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德国大部分州要求申请入学者必须参加职业性向测试,或者在入学前到中小学见习一段时间,这是“全程育师”的首要环节;德国教师教育的“修业阶段”和“实习阶段”是“全程育师”的中间环节,从理论到实践、从智力到品性、从知识到能力的全方位培育塑造;职后培训是“全程育师”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停地从时代中吸取营养,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法、德两国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使曾经因担心无力交纳学费而准备放弃学业的学子重新燃起对上大学的希望。随着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不仅为贫困孩子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由于大学学习费用的免除,加上毕业后工作去向的稳定,没有了上大学面临的经济压力,没有了毕业时自己找工作的压力,更能促使这些考取了师范专业的学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继续努力学习、安心读书。而伴随免费教育而实施的师范生就业相关制度有利于保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中小学教师来源的优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意味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将得到更大的保障。为了促进师范教育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师范院校招生方式应当多样化。
在谈到如何用好中央政府用于支持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专项经费时,人大代表盛连喜提出了新“三好”的观点:把好的学生吸引来,在学校培养好,到基层服务好。[5]要发展师范教育,首先要把好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而我国的师范生的选拔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一试定终身”,就有可能把一部分好学生排除在了师范院校的大门之外。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国家应允许高师院校提前单独招生,将一定比例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生源特别是一些特长生选拔进来。我们除了保留原有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外,还可实行自主招生考试、学校推荐、自荐免试入学等,这样就能给学生更多地展现自我能力和水平的机会。但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自主招生考试、推荐免试等招生程序的运作,防止通过不当手段获得录取资格的腐败现象。
(二)引入面试与职业性向测试。
学习法国,在选拔师范生时,加入面试环节。由于高校逐年扩招,考生人数众多,如果要求所有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到所报考的学校进行面试,这是很难办到的。但是通过面试,有助于选拔适合当教师的学生进行教师教育。因此,我们不妨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电脑网络,以“远程教育电视网”作为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国统一面试。[6]还可以学习德国,对申请师范生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性向测试,把不具备当教师的潜质、没有可塑性的申请者排除在外,把那些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优秀学生选入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学习。当然这种测试的使用要慎重,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不能作为是否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三)不断改进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使教师职业真正走上专业化轨道。
培养优秀的教师,师范院校要对近些年来淡化师范性、强调综合性进行反思,将学术性与师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7]既要使准教师掌握学科或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师范生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使他们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专业性、发展性的“教师教育”理念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我们要引入“全程育师”“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理念,把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提高一体化,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增强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训练,通过教学见习,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教学实习,切身体会到为人师的责任与快乐,升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必然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反过来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扩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