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各类培训应运而生。如,全员培训,上岗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然而,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后,培训结果离我们的预期目标仍相距甚远,一句话,培训普遍缺乏实效性。本文试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以求对教育培训工作有所裨益。
一、当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培训缺乏针对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导致各地的师资水平和师资力量存在较大悬殊,尤其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表现更加明显。上述差异的存在要求培训工作要对症下药,然而,我们当下的师资培训却忽视了这一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大多是一刀切,导致经济不发达、交通和信息滞后地区的教师受条件限制,不能参加或完成正常培训。
(二)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虽然规模较大,但缺乏灵活性。常常是把上百人集中到一起搞集训,且培训时间通常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老师们平日的工作本来就十分繁忙,让他们牺牲法定休息时间去参加在他们看来可有可无的培训,其参与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于是,很多教师便想方设法的逃课,组织者便利用“点名”、“记过”等方式维持“出勤率”,这样的培训实在难以获得实效。
(三)培训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
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是强制教师参加,培训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加之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他们看来,培训不过是无法逃避的额外负担。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一)选择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
培训必须把关注学员的特征放在培训的首要位置,学员自身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因其身份特殊,这使得他们常常带着批判的心理参加学习,又渴望有所收获。但是,理论和实际的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学员过于浮躁地想让培训学习立竿见影,那么培训内容会让他们失望。此外,每一个来培训的教师,都不喜欢听到空洞的套话、空话,他们期待学到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知识。那么,如何在培训中增加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呢?第一,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培训教师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教育需要,传授最有效的技能,选择新鲜而富有影响力的内容。第二,立足于学员兴趣,加大对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都渴望多学一点计算机操作技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三,把培训内容与新课程改革紧密挂钩。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要求一知半解,在培训中穿插新课改理念,能够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改革培训方法
速成的知识是脆弱的,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培训不应该只贪图一时的效益,而忽略长期的影响。组织者要考虑到教师、学员的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安排培训时间,建立次数不等的“小培训”,还要定期地进行“大培训”,时间的安排还要有弹性,不能一味地占用学员的节假日。另外,在培训之后,经常有很多教师反映培训方式不够好、培训的内容不尽人意等等。在这方面,英国的教师培训方法值得参考。他们很重视教师的参与权,教师参与培训前可以和培训机构进行谈判,提出自己期待的的受训目标、适合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等,培训机构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可供教师选择的培训方案,交由教师讨论、修改,最后与培训机构协商,直至教师满意后才确定下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在改革培训方式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校本培训与机构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的目标很具体,直接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培训成果也不差,但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对于时代先进的理论,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而机构培训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能够放宽眼界,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根据教师的经验,开展研讨会、主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实践反思活动等等,把培训的渠道扩大化,充分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和探讨问题的热情。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监督机制
首先,教育部门要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培训,并保证培训的质量。其次,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结果作为激励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教师的学习成果,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培训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依据,对不认真学习的学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最后,要完善教师培训监管投诉机制。目前,有些培训项目纯粹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如果有这样的教师培训单位存在,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落实情况,一经查实,立刻取消该机构的资质。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教人民满意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大力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努力探索培训新方式,使培训真正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大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