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2015-11-12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摘要: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早已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小学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首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的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小学阶段,也会存在“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尤为突出。一个孩子成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转变他们,也非一日之功。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种现象不容乐观,那就是——生活不“困”学习“困”的学生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学困生”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孩子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来自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往往会产生自卑、厌学等等消极心理,从而使成绩越来越差。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小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片面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和谐的家庭气氛造成了孩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给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障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和教师的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对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来说,“学困生”的存在是客观的。转变“学困生”,是每个教师最费心的一项工作。常常付出很多,却收效甚少,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很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研究,去解决,努力使他们各尽其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教学工作多年来,在这方面我是比较关注的,也悟出一些门道来,下面就淡谈我的一些想法和策略。
  一、持之以恒策略。
  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想让“学困生”经常生活在希望之中,教师就应该时刻充满希望,播撒希望,不能因为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障碍,甚至反复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培养失去信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学生并不是有了兴趣与动力,马上就会成功,还需要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告诫自己:我要成功,我想成功,我能成功。总之,对“学困生”的培养转化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育者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转化的方法,进行耐心细致地培养。才能有成效。
  二、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策略。
  1、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求,推行“多人异步,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包括布置作业,按A、B、C三类分别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在各自不同的平台上和谐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让“学困生”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进步的信心,进而逐步的转化。
  2、“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养成作业书写端正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
  3、“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尝受失败与挫折。因此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教师不应对他们的能力做出更多的评论,而要引导他们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有爱就有希望的爱心感化策略。
  “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因此老师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果老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那么,那些“学困生”就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就更加要关爱,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纪律差、成绩差而疏远他们,而是要努力做到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他们,平日里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就拿我们班的梁家跃同学来说吧,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还有残疾,年迈的奶奶为了生活也四处打工,家庭很困难,所以很多时候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他自己不注意卫生,成天总是脏兮兮的,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玩,学习成绩很差。我想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再失去同学们的友情,他会很难过的,他幼小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蒙上阴影。为了让同学们改变对她的态度,我去理发店帮他剪了头发,首先教他勤洗漱,勤换衣服,课余教他做功课,在我的热心帮助下,他整个人变了样,同学们也主动与他接触,也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帮助他学习,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平时只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找我来诉说,他把我当作了最亲的人。看到他的进步,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四、改变行为习惯,指导学习方法策略。
  “学困生”不肯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学。因此,想转变这样的“学困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在 课堂教学中随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尝试和归纳学习方法,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先预习,课后要复习,上课要专心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不懂的要及时问同学和老师。书写要规范,做完作业要检查,养成认真读题、分析题意、细心做题的好习惯,课余时间要多与同学交流。认识到自己之所以会学不会到底是为什么。更要指定品学兼优的同学在课后多帮助他们。“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上的“尴尬”就不会再发生,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会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我们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长处,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每个“学困生”形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加强学法指导,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缩小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最终实现“学困生”不再“学困”,老师不再“教困”。
  五、全面了解学生,多和家长沟通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和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作为教育者,要做一个有心人。定期和家长取得联系,主动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了解一下近期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等,并且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的终身教师,让家长多找机会去学习如何当一位出色的家长,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树立信心,使他们鼓起希望之帆,奋勇前进。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只要我们用真心、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不懈努力,一定能打动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转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达到预期的转化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