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在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构建和谐教育、和谐学校、和谐课堂教学,正是最好的时机。
一、对构建和谐地理课堂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过分,自不必多言。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同时还要有时代性。我们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等,应当突出其教育的目的。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上进、思维开启、乐于实践的良好氛围中,有效、高效地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发挥好育人作用,全面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地理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课堂自然也就和谐了。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课件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新课导入能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找到所要学习内容的位置,并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却很难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实施启迪学生思维和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课堂上教师能放下架子做到师生平等,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因师生关系不平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现象。
(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权利
在活动中,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但“宽松”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转变,牢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兼配角,课堂上尽量使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不断质疑、不断求证、不断反思。其次,教师在方法上要转变,做到“三让”,一般的问题让学生讲,较难的问题让小组讨论讲,需要教师讲的地方让“无声语言讲”(创设情景),真正需要讲的只需“点”到为止。教师要从中心位置上让出来,尽可能让出讲台让学生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自己融入到学习当中,积极主动的接受新知识,挖掘新知识的内涵,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研究也成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新时期,教师面对的是知识面广、全面发展的学生。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有时是学科之外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学底蕴。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为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日之功,更不是随意组织,而是需要平常的学习、思考、研究、积累。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其重要保证,首先在于课前的优质准备即教学设计。
研究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水平,身心状况,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适应性,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就实际情况而言,对学生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研究重组教学内容,抓住根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进程要非匀速运动,内容有详有略,既要适应学生的当前阶段,又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即有适当的前瞻性。在教学设计阶段,既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循序渐进,又要充分的设计安排多样有效的学生课堂活动,使教学目标更好地真实实现。这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更高,还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建构课堂教学进程框架,而教学内容是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案例特征与现实状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作为教师始终要记住的一个原则是:我们是戏的导演,学生才是戏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自觉学习,在愉快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