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方式创

2015-09-27 08: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职校就业现状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学历型复合人才,直接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劳动者的地方,学校要使自己的“产品”对路适销,就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洞察社会热点,适时的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和价值取向,有的放矢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职校学生存在的职业问题
  学生毕业后对自己就业目标要求过高,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因素,诸如在工资待遇上、工作岗位上以及保险休假等就业问题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认为职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应该在什么岗位、就应该拿多少钱。而当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的心态,不能正确的为自己合理定位,工作不稳定、责任心不强、不够敬业,呈现频繁跳槽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毕业后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期望和社会显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是在想自己能赚多少,从不问自己付出多少、能做多少;学生毕业后架子大,不愿到生产一线,条件较苦的地方工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受外界因素影响深,遇到困难不能调节,没有任何准备,同时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发展规划;另外没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家长对孩子的职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望子成龙”说出了数千年中国历史的传统,家长在孩子就业问题上,显得非常“急功近利”总想一下子就想让孩子怎么怎么样,但缺少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
  (三)学校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中职学校虽然为学生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学校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紧迫性,没有真正成立职业指导部门,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当前中职学校的就业一般和招生部门或是学生管理部门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另外,即使现在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是由学校基础教学部门老师来担当,而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也许是很好的教师,但毕竟这些老师不接触最新的就业形势,不知道当前就业现状,因此呈现学生学的和实际情况脱节,使本身就不清楚的学生们更加迷茫,不知所措。
  二、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在职校的职业指导岗位上工作这几年来,针对以上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对毕业生就业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也在逐步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职业指导需求
  在去年十月份学校又一批准毕业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他们出去顶岗实习前,学校按照惯例结合新入校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了“职业学校就业需求取向”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的三个年级的867名在校生,参加调查人数752名,其中115名已经在外实习,没参加本次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针对于一年级新生我们做了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制定自己短期(5--8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各个选项比例如下:
  从图1显示中职学生入学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历水平不够,有66.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升学,有12.3%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差和学习基础差不想再上学选择就业,有3.2%的学生选择创业(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创业是怎么一回事),另外有18.1%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走一步算一步。
  2.针对于二年级学生,由于马上他们就要面临顶岗实习,对实习单位的期望和就业技能方面还存在哪些欠缺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图2诠释了目前中职学生对将来就业单位的需求程度,国企和事业单位大热,源于家长和社会的大形势;合资或外资单位是次选;而私营企业和服务行业目前最缺少人才,但很少人选此类,和传统观念有关。图3则向我们表明二年级学生已经意识到所学知识不够,尤其在计算机和外语的技能上欠缺;自认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行,其实真正就业后,这两项指标也非常重要。
  3.针对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开始顶岗实习的学生了,学校还要对没有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推荐,学校就实习、就业后的薪酬和专业对口率要求以及用工形势了解程度进行问卷:
  图4反映了目前毕业生对毕业后对工作薪酬方面的期望,1000元以下的工作很少有人在干,2000元以上占到了一半还多,从侧面反应了学生对社会用工方面企业所给的待遇很不清楚;图5 反映了毕业班学生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率要求相当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本科学生的要求,盲目的要求专业对口率使中职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以上是我对我校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的抽样问题进行分析,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职学生对就业还很盲目,我校的就业指导人员针对此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另外我校还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反应看,学生家长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是很清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了解孩子所学的专业以及专业将来所对口的单位。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009年学校实行课改以来,逐渐开始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学校贯彻落实《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为在校的三个年级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这两课在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课程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注1】,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学校自2007年开始,开始了“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请进来”是指对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学校实行先请进来,为学生和家长做讲座、授课,讲述企业用工的素质和需求,指导学生先动手,准备自己的职业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组织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走出去”则是让学生到社会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学校已经和白云宾馆、宾果士餐饮公司等4家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针对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好、从小娇生惯养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学校职业指导部门【注2】联合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服务,培养学生们的服务意识。
(四)就业形势、职业技能专题讲座
  学校近年来,多次组 织全校师生分年级、分批次进行职业指导系列讲座,有些场次还请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和家长一起了解当时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准备自己的职业技能。但此项工作收效甚微,图2图4图5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就业观念还是没有改变,就这一问题学校也请班主任们在召开家长会时,做一了解,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我孩子不应该从事服务性质、工人性质的工作、工资太少啦、工作太累啦、现在不想让孩子就进入社会,不指望他们挣钱等等。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除了每天都配有德育老师值班,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梳理,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可以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但针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心理教育,相对少了一些。
  (六)建立学校职业指导网络信息平台
  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家校通”、“校园一卡通”等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各类讲座的通知。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七)就业求职技能专题课程
  学校职业指导部门每年都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求职技能专题课程,有针对性的教毕业生如何书写简历、求职信,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技能、就业礼仪辅导。
  (八)鼓励学生升学
  从图1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或是家长都认为中专毕业证层次太低,还应该考学,最次也要大专,加上现在每年天津都可以有参加春季高考的机会,因此学校针对这一情况,为在校生“量身定做”了春季高考课程和成人高考课程,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类型的学生开设各种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历水平。
  三、在职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在我校已有四年历史,在实际的职业指导过程中,除了以上我们采取的七项措施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因地制宜”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因地制宜”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由于现在的学生都已经是九零后的学生,每个人的成行环境都不一样,但有的共同点是他们告别了“大院”生活状况,减少了“丢沙包”式的集体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楼宇高阁”和“电脑网络游戏”,大部分人都很自私、自傲。除了家长的宠爱、溺爱就是单亲似的孤独,在我校我们也做了一项调查,就是在校生的单亲家庭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们长大,爷爷奶奶又管不了青春期的孩子,从而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学生占到48.6%,这一数字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但自私、自傲,还存在着很多社会底层的“嗜好”。因此我们尽可能的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在校生活的“信息跟踪表”,我们的职业指导方向也由成才转向了成人。
  (二)“淡化”师生关系转向朋友相称
  打开当前中职学生的心扉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我们老师“淡化”老师的称呼,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现在的职校学生不管你是否是老师,如果不抵触你、“公开与你为敌”已经是万幸了,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只会告诉他的朋友。
  四、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合理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1.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注3】的师资队伍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学校能够拥有一支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的师资队伍,很多中职学校都是兼职老师担任,就业理论不清晰、实践经验尚缺乏、素质参差不齐的职业指导队伍不可能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而恰恰就是职业指导对于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九零后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非常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社会造成的有的是家庭造成的,但无论是谁造成的,我们也要服务他们、挽救他们。因此擅长心理咨询尤其是在青春期各种“症状”上有实践的老师最为缺乏。另外我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适当的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地位”,例如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应当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吸引高素质教师来到职业指导岗位。
  2.建立毕业学生的跟踪体系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其实学生是否真正工作学校关心的较少,毕业时大家签订了三方协议或是实习鉴定表就视为学生已就业,但学生一毕业拿到毕业证就和学校没关系了,这种观念是对青少年的不负责,对学生的不负责。我们还应在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年或是两年要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忌讳毕业后一推荐就“一走了之”现象。
  (二)建立合理的中职学生素质测评体系
  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个体系的具体名称,但我认为至少应当建立一个适合于中职学生了解自我、至少在理论上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套素质测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具有高度的私密的特点,这也是尊重学生隐私的一项举措。
  以上就是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实践工作谈的一些粗浅的看法,由于我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实践工作的经验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就以我校为体例撰写此论文。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工作者,我认为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重要且急需解决的课题就是,我们要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而帮助鼓励学生尽快的转变观念:先成人再成才,先就业再择业。做好学生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们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实践中创造条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设计,为社会尽可能的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历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注释
  【注1】 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注2】 职业指导部门:在本文职业指导部门是指在我校因为没有专人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而我校的职业指导是由学生处兼职老师负责。在本文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处老师。
  【注3】 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属自创词组,在本文就是要求职业指导教师的标准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讲述更多的实践知识,又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熟知就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擅长心理健康实践工作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职校职业指导的实然状态与应然思考﹝J﹞》,徐健,职教通讯
  [2]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