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探索路径分析

2015-08-21 08: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中职学生暴力伤人、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在新闻媒体中时有披露,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中职学生对他人生命轻视、对自己生命漠视的行为,无疑反映了其生命意识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进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过程、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就中职学校而言,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水平、教育培养方式及目的等方面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对这个阶段的群体实施有效生命教育,应包含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关系教育、职业安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二、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中职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急剧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生命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的生命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中职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3.开展生命教育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独立的欲望、叛逆的性格、自以为是却又自卑的心态。这种心理现象与心理冲突,造成他们的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有着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又会感到自卑和没有前途;他们想独立不受管教,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及成人的帮助与支持。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当心理有许多的困惑和不满的情绪时,他们希望解决这些困扰,却不愿接受父母、师长及成人的指点,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会向同伴倾诉,对外部干涉的抗拒比较明显,宁愿自己一个人憋在心里。在生命教育和抵御挫折能力缺失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轻视他人生命、漠视自身生命的事件发生。因此,通过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迫在眉睫。
  三、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索
  1.加强中职生命教育课程和知识体系建设
  首先,生命教育要课程化。学校生命教育的载体是课程。在国外,生命教育很早就被列为学校日常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我国,虽然党中央、国务院早就明确提出要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只是在个别德育课程中少量涉及,而教学过程更是轻描淡写,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学生生命教育提升到课程教学的高度,才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其次,要构建生命教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黄赌毒,不涉足社会网吧,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广大学生懂得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可贵的,应呵护生命;要教育学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进而热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到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还要加强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意志力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
  2.倡导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
  生命教育的课堂是灵动开放的课堂,教室作为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生命表现形式的需要,难以避免使生命教育过程变得死板、呆滞、程式化和模式化。生命教育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它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不断开展形式新颖、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实践活动。例如,可开展生命急救演练、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面临突发自然灾害等危机时能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关爱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感受对生命的领悟和眷恋;在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生命的体验;通过与绝症患者交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生老病死,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3.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人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因此,中职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注意让校园文化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为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可以利用图片、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普及生命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生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校园内悬挂“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等标语横幅,警示学生,关爱生命;开展阅读活动、生命价值演讲赛等,使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开发一批 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促使学校生命教育深入化。
  4.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
  开放的社会,中职学生可以接触的信息很多,要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托社区、依靠学生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学生在校园外的安全等问题都依赖社区的配合,所以要加强与周边街道、民警等的联系。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很大一块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肯定,对孩子的沟通、培养,对孩子理想、信念的确立都起着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只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体系,促使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有力推进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