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物理学科教学衔接的探索的路径分析

2015-08-03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滨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之间的教学衔接对于实现学生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生情况、教师交流、学校活动七方面,寻求最佳衔接点。
  【关键词】科学;物理;衔接;九年一贯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69-02
  1九年一贯制学校科学、物理教材衔接的意义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将在九年内不间断的接受义务阶段教育,如果能在此期间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进行衔接整合,必然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思维的优化。
  1.1实践方面,一是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教学方式和内容;二是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衔接提供参考。
  1.2理论方面,它能够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对初中和小学的素质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具有重大的价值。
  2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科学、物理衔接的方法
  2.1学科性质的比较。 从课程性质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见,小学科学重在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初中物理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2课程理念的比较。 从课程理念看,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意学科渗透。;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2.3课程目标的比较。 从课程目标看,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物理,其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4内容标准的比较。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如力、机械、声、光、热、电、磁等,它们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将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心理感受。但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在知识的深度上是递进的关系,初中物理一节课的容量明显增加。可见很多物理知识是以小学科学为基础的,小学科学的扎实基础有助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难易程度把握不当,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2.5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形式更感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注重游戏因素,通过娱乐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在科学课中,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活动,在体验中学习。过度到中、高年级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逐渐过度到对学习的内容、对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开始出现叛逆情绪,学习动机开始发生变化,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在学生的学习中,若出现困难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其自信心。所以初中物理要思考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的学达到最大化。深入的研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每一个知识点的衔接,这种衔接不是盲目的加深难度,盲目的加深难度会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注重基础,使学生能顺利踏上新台阶。
  2.6本校教师岗位循环及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教师交流。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可以实现教师的1—9年级的大循环和学段内的小循环,本校物理教师在担任本学科的同时担任科学教学,能够在小学阶段衔接初中的内容,在初中教学时更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学校每周开展一次本学科的教研,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的教研,物理、化学及专职科学教师进行研讨,进行同课异构或一人多轮。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中出现“对比法”,而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则叫“控制变量法”。教师们在一起研讨,能更好的解决这类由于学生认知局限性造成的问题。
  2.7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 成都市中小学科技协会每年举行科技活动,车模比赛、科技小论文、科技创造发明等,我校每年也举行科技活动,激发中小学生探索的欲望,创新的精神。其中个别获奖情况可以在中考中加5分。对于这项活动,各个相关教师都积极支持,尤其科学及理化教师。本校初赛后,优胜者参加成都市的比赛。我校每年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