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考试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价值分析

2015-08-01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目前高职教育考试的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考试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局限性主要有:
  1.1内容局限,压抑了创新能力的发挥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过于片面,“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完全忘记”便是学生应付考试真实的反映。这种考试内容只注重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考试中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及综合评价少,这些考试形式常常会促使学生死记硬背,背不得时“各显神通”进行作弊,难于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才能,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2.关于考试问题的思考
  考试是一种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学的手段:教师通过学业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业考试一般在学期末进行,一般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终结性考试,将一次学业考试作为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平时表现仅占学业成绩很小比例,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这就影响了学生平时好好学习的积极性。很多“会考试”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仅靠考试前的突击背诵也能取得好成绩,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和考试都抱有消极态度,这将阻碍一些有独特思想与创造性的学生的发展。
  3.针对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3.1构建科学的考试观
  3.1.1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是促进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学生通过考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积极参加和设计考试,把考试看作学习的加油站。
  3.1.2考试心理
  学生不惧怕考试,无对抗情绪,无法侥幸过关。
  3.1.3学风考风
  考场纪律好,考风、学风好,重在平时扎实学习,重在过程。
  3.1.4考试方式方法
  考试方式方法多样,有选择性,多次累加,全过程考核、全面考查。
  3.1.5考试内容
  以考核能力为主,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平台。
  3.1.6师生关系
  教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水平,对学生平时学习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老师和学生上课堂教学交流多,考试后再上一次课,对课程、考试及教与学全面总结,师生关系具有民主和谐的氛围。
  3.1.7培养目标和结果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探索和创新,注意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形成全面综合的评价标准。
  3.2改变考试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在成绩评价时,可采用以下三部分进行:第一:出席和课堂表现。无故三次不出席,将不做成绩评定。出席需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大约占总成绩的10%~20%;第二:考试成绩。即考试卷上的分数,一般有期中、期末考试,也有平时小考。是一种按照课程基本要求进行的通过性考试,约占总成绩的20%。第三:学生独立完成的日常作业和论文报告或课程设计。由教师提前设计好课题,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训练,突出的特点是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独创性。大约占60%~70%。
  3.3改革学籍管理制度,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
  学籍管理制度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它的改革必须与考试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相适应。现在有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学校提供的考试机会,认为期末考试不及格还有补考,补考不及格还有重修,轻易就会做出旷考的决定。
  3.3.1以重修代替补考
  由于学生的课程成绩是对其一学期学习的综合评价,是学生在一组同学中的相对表现,当学生课程成绩不及格时,不是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是总评成绩不及格,他不能通过一次没有相对人群的考试而获得成绩,也不能没有平时成绩,这就使得补考的概念从根本上消失了,只剩下重修。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逐渐将补考的概念去除掉。
  3.3.2重修应该收取适当的费用
  重修是又一次全程参加课程的学习,必然使用国家提供的条件。重修是由于学生的个人学习不够努力的原因而造成的,应当由个人负责,而不能通过国家财政的补贴将个人问题转嫁到全体公民身上。另外,重修收费在制度上形成了对学生的预警,使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再次学习机会。
  4.结语
  如何看待考试,是一个考试观的问题。考试的问题是教学思想、人才标准、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许多问题在考试问题上的集中、具体的体现。课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考试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检测环节,要适时地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唐兴,佘俭敏,白长城.高职学院学生考试舞弊原因与应对策略[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吴绍春.两种考试观的比较——美国林肯大学没有“一张考卷定乾坤”[J].交通高教研究,2001(4).
  [3]王晓萍.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4]姜秀全.借鉴国外高校考试模式实施创新课程考试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2009(10).
  [5]管锡基.试谈以美日为代表的国外考试制度改革的两种趋向[J].山东教育科研,2000(Z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