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绘本阅读高效教学的指导策略建设

2015-07-27 10: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图”与“文”同样重要,甚至“图”比“文”更重要,这样的书才能称为“图画书”。
  “读图”其实就是读心,这印象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称绘本为“一辈子的书”是有道理的。绘本阅读课程的开展非常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阐明“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我园自2011年成功申报“十二五”国家级立项课题“以绘本为依托,实现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绘本整合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如何开展绘本教学?如何高效地进行绘本教学?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高效”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效能高的、效率高的,它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当前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由于绘本资源有限,班级规模大、幼儿人数多,以及教师的可学经验少等因素,致使绘本教学开展得并不顺畅。加之从学段特点来看,与小学、初中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有着基础性及发展成效的后显性特点,单纯地、盲目地追求高效会将我们带进另一个误区。首先我认为,“高效”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其次,高效一定是有标准的,但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幼儿的需要为起点,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幼儿的“学”并可持续的“学”的;是遵循了“尊重”与“适宜”的原则,尊重课程目标、特点以及幼儿发展,适宜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成长的。因此,为了促进绘本阅读的高效性,我们对幼儿绘本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找准课程学习的定位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是保证教学高效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到绘本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可用,绘本的内容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2.除了对绘本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外,我们还对绘本中的画面进行分析,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绘本的阅读是涉及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所以还需要丰富幼儿哪些相关的知识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3.针对所选的绘本设计活动方案,同时还要对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预测,并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状况,设计应对策略,做到有效把控。这样就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整个课堂。
  二、对于图书的详细解读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基石
  1.推开故事的“门”。绘本拿到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对封面的阅读有两大重要的作用:一是“阅读期待”,它是阅读心理的一个名词,在阅读期待的心理条件下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效果;二是激发兴趣,循循善诱,由“趣”入手,把读者引入一个产生阅读乐趣和热爱阅读的境界。比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的封面所展现的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手拉手,以及两条尾巴勾连成的“心”形,相亲相爱的画面,让幼儿在课后仍然难以忘记。
  2.随之而来的就是蝴蝶页了,学名环衬。它是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欣赏时最容易漏掉的一页,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具匠心。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它的前后蝴蝶页是一样的,可是阅读活动之后我们再看上去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前环衬是一片森林世界,可是我们却不一定会注意到它的生机勃勃,而后环衬仍是那幅画,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它洋溢的温馨和活力。
  3.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幼儿在活动前已经发现《齐柏林飞艇》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小羊,它与封面的姿态不同,扉页上的小羊仰望天空,孩子们就已经猜到小羊仿佛在憧憬着什么。大部分绘本的扉页都是阅读的起点,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响。
  4.毋庸置疑,正文一定是需要精读的部分。在教师给幼儿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幼儿自己看图画。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要让幼儿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多品味书中的语言,让幼儿多感受,最终积累。如绘本《两棵树》就包含了一些隐性的教育价值,如友谊、珍惜的教育思想等。从挖掘重点词汇到理解重点语句“被高墙阻挡”“幸福的重逢”上加以引导,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受。
  5.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我们还有并未结束的封底。《蚯蚓日记》的封底乍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只见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绘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三、巧妙构思的课堂流程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灵魂
  1.主次分明,重点关注。
  不管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情感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还应有所取舍,因为有些绘本情节复杂,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主题的内容,以便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出知识与经验。
 2.良 好视听,渲染情绪。
  指导幼儿看图,要教给幼儿方法。也可制作PPT,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良好视听效果衬托的阅读情境,利于幼儿获得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如绘本《萝卜回来了》,我就采取了从网上下载动画片的方式,孩子们模仿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方式找到座位,新颖的开始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结束时,似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3.有效提问,生成回应。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那就是有目的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帮助幼儿阅读了绘本,而且理解了故事情节。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活动课中的妈妈,看不见脸,可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翘起的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了。“这是谁?妈妈怎么了?妈妈是怎样站着的?我们来学学,为什么妈妈要这样站着?”连环式的提问,让幼儿把目光定格在这一页上,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4.动静交替,灵动课堂。
  在绘本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教师通过提问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获得对绘本的理解。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有时难免显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注入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效果也会更好。于是我就通过开展阅读情景的体验、角色游戏的表演以及讨论,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境中,经历着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最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感悟到书中的内涵。
  5.适时评价,学的动力。
  最后不能忘记评价。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孩子多鼓励,对于中等偏上的孩子则要多激励,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地进取。对于每个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我都给予点评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欣喜地发现,幼儿每一次进入课堂都神采飞扬,每一次课程结束都意犹未尽。
  在绘本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提升了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感悟能力,培养了幼儿观察图画和凭借图画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其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可以有幸利用几乎“全能”的绘本,只有充分挖掘其广阔而又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做到“物尽其用”,才能更高效地开展绘本教学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今,我欣喜地看到,依托绘本这一舞台,幼儿可以在学习的天空中,快乐翱翔得更高、更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